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焦文娟 廣州報道
在經歷了利潤大跌、裁員、關廠的2024年后,大眾認為自己已經等來觸底反彈時刻。
大眾汽車發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大眾集團依舊掙扎在利潤下滑的危機中。受大眾集團重組和走高的研發投入影響,大眾2024年增收不增利。2024年大眾集團的營收為3247億歐元,同比微增0.7%;稅后利潤124億歐元,同比下降30.6%。
利潤下滑,銷量也并未展現上升勢頭。大眾汽車集團全球汽車銷量為903萬輛,下降3.5%,其中,新能源汽車交付量超過 22.4 萬輛。作為對比的是,特斯拉2024年全球銷量為178.9萬輛。
分品牌陣容來看,大眾集團三大品牌組合銷量均呈下滑趨勢:
·核心品牌組合,包括大眾、斯柯達等品牌,依舊是銷量主力,2024年全球銷量為310.9萬輛;
·進取品牌組合主要包括奧迪集團,2024年全球銷量為112.3 萬輛,同比下滑12.4%;
·運動豪華品牌,主要包括保時捷,2024年全球銷量為31.3萬輛,同比下降6.3%。
在一眾下滑的勢頭中,大眾2024年的主基調還是蓄力。財報顯示,大眾汽車集團在2024年的研發投入達到峰值180億歐元,同比增長10%,其中130億歐元用于電動車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此外,大眾投入了額外的150億歐元主要用于電動車生產線和電池工廠的建設。
大眾集團CEO奧博穆表示,大眾將在2025年繼續保持攻勢,全球將推出大約30款新車型。
在中國市場,AUDI 品牌的首款量產車型將在今年亮相,并計劃于年內上市;ID. 與眾品類的新車型也將亮相;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2026 年上市的首款增程式車型將會首次亮相。2025 年至 2027 年,大眾汽車集團將在中國推出約 40 款全新車型,其中超過半數為電動化產品。2026年將是中國市場的爆發年。
凈利下滑三成后,大眾繼續降本
在財報發布同日,大眾汽車集團旗下保時捷、斯柯達品牌,和大眾汽車集團旗下軟件子公司 CARIAD被曝裁員,裁員涉及的規模將達到1.37萬人,其中保時捷、斯柯達和CARIAD的裁員規模分別為3900人、8200人和1600人。
不僅如此,母公司也正計劃裁員。奧博穆在致股東信中表示,大眾每年將減少15億歐元的人員成本,同時正計劃通過一系列措施每年實現超過40億歐元的成本削減,到2030年前在德國裁員超過3.5萬人。
研發資金將被更謹慎投入特定領域,2025年大眾的投資占比將降至13%以下,要實現同比下降至少1.3個百分點。大眾集團認為,2024年用于轉型的戰略投資已在達到峰值。其中,在中國的投資達到500億人民幣。在2025年至2029年,大眾集團計劃將投資規模控制在1700億歐元以內,主要用于新新車型、電池業務、純電平臺和混動車型等。
裁員、背后是令市場擔憂的業績表現,盡管大眾認為利潤的下滑符合預期。2024財年,大眾集團的營業利潤為191億歐元,同比下降了15.4%,營業利潤率為5.9%,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
2024年在德國本土市場的關廠、裁員動作影響了本財年的利潤表現。大眾認為,2024年大眾汽車集團的固定成本大幅增加,特別是企業內部重組所帶來的26億歐元特殊支出,是導致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眾解釋,這一支出主要用于集團核心部門的遣散費和奧迪布魯塞爾工廠停產。
中國市場的利潤下降也影響了大眾集團的利潤。2024年,大眾在華合資企業的利潤貢獻降至17億歐元(約134億人民幣),相對于上一年的26.21億歐元,同比下滑35%。中國市場的利潤創下十年新低。
在中國車市的價格戰持續影響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貝瑞德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24年,大眾的緊湊型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平均成交價格在兩年內降幅已經達到22%。
“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激烈的價格競爭的影響。”奧博穆說。中國市場是交付數據唯一下滑的區域市場,2024年,大眾集團在華銷量為274.2萬輛,同比下降10%,市場份額下降了2個百分點。并且在2025年,大眾已經做好了提供更多價格折扣的準備。這也意味著,2025年大眾在華將進一步讓渡利潤以掙回下降市場份額。
凈利的下降影響到了大眾的財務現金流。2024年,大眾集團汽車部門的凈現金流為50億歐元,較2023年的107億歐元下降53%。
奧博穆表示,降本計劃使公司在財務上更加穩健。對于2025年,大眾的業績預期趨向穩健。大眾預計營業利潤率將在5.5%到6.5%的區間,銷售收入增長將同比增長5%。在中國市場,大眾集團預計2025財年的盈利將下降至5億至10億歐元之間,然后在未來幾年內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新一輪裁員已經開始,可以預見的是,為了實現2025年的業績目標,大眾還將繼續降本。
虧了24億歐元,自研還是合作?
2024年,大眾更明顯的轉向是合作。
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來臨之時,一開始,大眾的主張是自研軟件。在2019年6月,為了趕上特斯拉的步伐,在大眾集團前CEO迪斯(Herbert Diess)的帶領下,大眾成立了Car.Software-Organisation部門,計劃開發自己的車載操作系統VW.OS,目標是到2025年,大眾汽車集團自主開發的軟件比例將從當時的不到10%,提高到至少60%。
2020年,在迪斯的力推下,大眾內部的軟件部門Car.Software-Organisation獨立成為軟件公司CARIAD。按大眾本來的規劃,CARIAD研發平臺將通用在大眾、保時捷、奧迪等品牌車型上,CARIAD成為大眾自研的希望。
但2021年至2022年累計CARIAD虧損接近34億歐元,一直拖累大眾的業績。
期間,自研平臺頻繁跳票、研發進度慢和?ID.系列上車軟件的失誤為大眾轉型之路蒙上陰霾。比如CARIAD負責開發的E3 2.0軟件平臺多次延期,保時捷Macan EV被迫推遲上市。
2022年,奧博穆上臺后,開始推進外部合作開發的模式。大眾與小鵬的合作在2024年進一步緊密。2024年4月和7月,雙方分別簽訂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聯合開發協議,共同為大眾在華生產的CMP和MEB平臺開發電子電氣架構。“在電動化、數字化和自動化出行方面,大眾汽車集團現在正一致遵循‘中國速度’。”奧博穆在股東信中寫道。
在美國市場,2024年,大眾投資了58億美元和Rivian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合作開發下一代電動汽車的軟件和電子電氣架構CEA。
在2024年財報的致股東信中,奧博穆總結,“在2024年,我們達到了全球軟件戰略的里程碑。”
2025年底,大眾和合作伙伴的成果將會陸續開始迎來爆發期。奧博穆稱,關于與小鵬的合作的電子架構等,大眾希望最早能在2025年底將推向市場;與Rivian合作的SDV架構計劃從2027年起將其整合到大眾集團的車型中。
與此同時,裁員的大刀已經揮向了自研團隊。財報顯示,2024年CARIAD運營虧損達到24億歐元。盡管奧博穆在年報的新聞發布會上稱,CARIAD將集中資源研發核心技術,包括自動駕駛、信息娛樂系統、云服務、數據處理以及后端解決方案等,但財報發布同日,CARIAD被曝將裁員1600人。根據大眾的聲明,CARIAD的組織優化從2023年已經開始,“如今正相應調整員工規模”。
一邊是不斷擴大的朋友圈,一邊是自研團隊裁員,大眾的電動化轉身將押注在合作伙伴身上。除了奧博穆著重強調的合作伙伴小鵬和Rivian外,大眾的“朋友圈”里還有地平線、中科創達、寧德時代、億咖通科技等汽車產業鏈公司。
2010年,大眾的目標是2018年成為電動車市場的領導者,如今,在此戰略下,大眾更想成為成為“全球汽車科技驅動者”,其野心在于“不僅想要伴隨全球加速的技術變革,更想要塑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