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1日)起,定點醫藥機構銷售藥品需要掃追溯碼才可進行醫保結算。通過掃碼可查驗藥品真偽,追查藥品流通信息,打擊倒賣藥品、盜刷醫保卡等欺詐騙保行為。
近年來,一些人通過“醫保取現”“高價回收”等手段誘導參保人倒賣醫保藥品。這種通過醫保報銷渠道獲取的藥品,經非法轉手后再次進入市場銷售的,就是醫保“回流藥”。
藥品追溯碼如同藥品的“身份證”,能記錄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信息。2024年4月以來,國家醫保局全力開展醫保藥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應用工作,取得顯著進展。現階段,“賣藥必掃碼、買藥先驗碼”的社會共識已經基本形成,每天約有500萬人次通過藥品追溯碼查驗藥品真偽并主動維權。
什么是藥品追溯碼?
找出家里的一盒藥,您會發現,在藥品包裝盒的顯著位置上,印刷著一串20位數字。通常由數字、字母、符號組成,標識有“藥品追溯碼”字樣。藥品追溯碼是每一盒藥品從生產出廠時就被賦予的唯一身份標簽。
溫馨提示
藥品追溯碼和商品碼怎么區分?
從形態上看:
- 追溯碼印刷或粘貼在藥品包裝盒上,通常由數字、字母和(或)符號組成,一般為標識有“藥品追溯碼”字樣的20位數字;
- 而商品碼印刷在藥品包裝盒上,常見的是“69”開頭,由13位數字組成的條形碼。
從功能用途上來講:
藥品追溯碼主要用于藥品的生產和流通環節的全程監管,確保藥品的質量和安全,防止假藥、回流藥和串換銷售;
商品碼主要用于商品的基本信息管理,幫助識別商品的基本屬性,但不涉及生產和流通環節的詳細信息。
藥品追溯碼在哪里能查到?
手機下載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在其中的“醫保藥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詢”功能版塊,購藥者可通過掃描藥盒上的藥品追溯碼,獲取詳細的藥品生產、流通、銷售信息。
通過“國家醫保局”微信公眾號,點擊“醫保服務”,會有一個“國家醫保服務平臺”,點開“藥品追溯信息查詢”模塊,也可以實現掃碼查詢或者輸號查詢。
藥品追溯碼查詢結果分三種
各有何含義?
據了解,消費者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查詢醫保藥品追溯碼的結果大致分為三種:未查詢到該產品銷售信息,查詢到1次醫保藥品/耗材銷售信息,查詢到多次銷售信息。
未查詢到有相關銷售信息的,建議消費者過兩天再次掃碼,如果還沒有銷售信息,可以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映,說明藥店或醫療機構沒有采集追溯碼并上傳。
僅采集到1次銷售信息的,需要消費者再次進行核對,看見顯示頁面是否跟自己購買的信息相符,如果相符,這就是一次合法合規的銷售信息。如果不相符,就有可能是回流或者串換藥品,也可向相關部門舉報或者向機構進行索賠。
查詢到了兩次及以上銷售信息的,藥品有可能是回流、串換或倒賣,消費者可向相關部門舉報,并向銷售機構可以進行索賠。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