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凌晨 西安報道
當技術紅利窗口急速收窄,昔日兩大重組膠原“股王”卻選擇截然不同的突圍之路:錦波生物借鐘睒睒34億元資本加碼嚴肅醫療研發,巨子生物聚焦藥械產品、經銷渠道兩手抓。
近日,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最新信息顯示,陜西巨子生物"重組膠原蛋白凍干纖維"藥械組合申請已于2025年6月13日獲受理審批,標志著其核心布局正式沖刺藥械賽道入場券。
巨頭此行,并非領跑。錦波生物“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干纖維”早在2021年便已獲批上市。創健醫療的同類型產品同樣預計2025年取證,其另一植入劑產品甚至計劃于2024年搶跑。
巨頭們卡位布局,膠原蛋白市場正陷入刺刀見紅的紅海搏殺。6月26日,錦波生物官宣擬引入鐘睒睒旗下養生堂,共同推進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技術的產業化進程。
而另一邊,巨子生物聯手汪建國旗下孩子王收購具有上千家實體門店的絲域實業。
行業玩家激增、同質化競爭加劇、價格戰初顯。當鐘睒睒注資的錦波生物試圖打破醫美依賴癥,巨子生物用渠道并購對沖成本暴漲時,技術-渠道-現金流的三角閉環已成生死線。
錦波生物的“定增棋局”
重組膠原蛋白市場的硝煙味正越來越濃。從滲透率不足16%躍升至37.7%,中國重組膠原蛋白賽道正經歷裂變式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
沃森生物、康樂衛士等巨頭加速入局、巨子生物等行業企業市場拓展提速、十余家企業膠原蛋白項目進入臨床階段,錦波生物單季度66.25%的凈利潤增幅背后已隱現壓力線。
其一,該公司產能與規模的剪刀差持續擴大。
財報顯示,2024年公司凈利潤達7.32億元,但截至2025年一季度,賬上現金僅9.59億元,不足同行巨子生物40億元現金的四分之一。新獲批的全球首個“注射用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凝膠”需立即擴充產能,然而現有資金難以支撐規模化落地。
其二,技術轉化周期遭遇渠道桎梏。雖然公司已擁有三項III類植入醫療器械批文,但重組膠原蛋白在嚴肅醫療領域認證仍需漫長周期。這也是膠原蛋白企業們面臨的普遍情況。超九成的毛利率主要依賴醫美領域支撐,產品結構單一性問題逐漸浮現。
即便手握三項III類人源化膠原蛋白醫療器械批文的優勢,錦波生物仍需面臨技術擴散與價格戰的雙重風險。
在此背景下,錦波生物選擇與養生堂達成34億元的資本合作。戰略投資者的入場,為突圍提供了三重解決方案。??
比如14億股權轉讓款,疊加20億元定增資金,可大幅緩解錦波生物產能擴張的資本掣肘。該規模相當于公司2024年凈利潤的4.6倍,產能建設期現金流得到強力保障。
同時,通過綁定養生堂旗下萬泰生物的疫苗研發體系,雙方將探索膠原蛋白在糖尿病足潰瘍、骨修復等嚴肅醫療領域的應用。其中公告明確提出的“研發融合”直指醫美產品過度依賴痛點。
此外,借力養生堂遍布全國的渠道網絡,加速推行“醫療產品消費化”戰略。在康樂衛士等企業進入臨床III期的沖擊波抵達前,搶先完成市場卡位。
而定增一旦落地,實控人楊霞轉讓5%股權后仍保持53.89%的絕對控制權,鐘睒睒系公司持股將達10.58%。既避免控制權稀釋風險,又為資源協同預留接口。
相比萬泰生物二價HPV疫苗遭遇價格戰的被動局面,能否在競品上市前,通過前置資本運作筑牢技術壁壘與渠道護城河,形成競爭緩沖帶成為關鍵一步。
巨子生物加注“渠道博弈”
當錦波生物押注上游研發生產時,巨子生物則轉向更擅長的下游市場,加速搶占終端銷售網絡。
6月20日,孩子王與巨子生物聯合公告,通過控股子公司江蘇星絲域以16.5億元收購絲域養發100%股權。其中巨子生物出資0.66億元占股10%。
財報顯示,該公司2024年營收7.23億,凈利潤1.83億元,凈利率達25.36%;2025年Q1凈利潤率達18.54%。
相比于并不亮眼的凈利水平,資本瞄準的是其背后的渠道價值。
江蘇星絲域被稱為“中國最大的專業養發機構”。公告顯示,該公司門店網絡覆蓋全國2503家門店(直營176家+加盟2327家),會員數量超過200萬。
并購公告同時披露資源整合計劃:孩子王全國500家超大型門店將開辟養發專區,鎖定母嬰人群防脫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巨子生物旗下還有專注頭皮養護的品牌——函得仕。站在產業鏈角度來看,巨子生物該筆并購不僅打通了終端經銷渠道,同時還可以作為核心技術與原料的供應商。
無論標的公司后續發展如何,巨子生物都構建出了全新的養發產業鏈生態,這筆生意勝率極高。
日化行業資深人士陳明指出,“美妝品牌向來重視分銷渠道。無論是之前的線下大型商超、實體門店、微商還是如今的MCN電商分銷等,渠道建設決定了品牌產品的市占率。這相當于用巨子生物與孩子王用資本瞬間填補了渠道建設期。”
資本重劃勢力版圖
當鐘睒睒以10億元注資錦波生物的公告與巨子生物并購案相繼落地,膠原蛋白產業的資本戰爭已全面升級。技術原研派、生態平臺派與跨界突襲派的三方角力,正在重構百億元級市場的競爭格局。
近一年內,上美股份聯手聚源生物成立合資公司,劍指新品牌;巨子生物旗下注射用重組膠原蛋白填充劑獲藥監局優先審批;福瑞達宣布其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原材料完成主文檔登記。
同時,國際巨鱷也加速布局。國際陣營中,歐萊雅、資生堂、希思黎、怡麗絲爾、寶潔、LVMH集團、菲洛嘉等品牌巨頭攜珀萊雅、OLAY等品牌搶占消費端;本土陣營則形成以巨子生物、錦波生物為技術龍頭,丸美、華熙生物、創健醫療、聚源生物等企業跟進的梯隊。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7年-2021年中國重組膠原蛋白市場規模從15億元擴張到108億元,其預測,到2027年有望增至108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2.4%。
在多方角逐的背景下,產品同質化、價格戰風險加劇。同時行業面臨的核心矛盾日益尖銳——醫美級產品的技術高墻仍未突破。
目前國內僅錦波生物手握三項重組膠原蛋白三類植入醫療器械批文,巨子生物、華熙生物、創健醫療、敷爾佳等企業的產品審批集中在2024年底至2025年。三類械證的技術門檻與漫長周期(審批周期達36個月),成為橫亙在資本泡沫與商業兌現之間的溝壑。
市場終局已現雛形:這是一場屬于“技術牌照雙持者”與“全鏈路巨頭”的游戲。?
資本涌入推高的估值泡沫下,三類械證周期長達36個月、單產品3000萬元合規成本的現實,正在對投機企業們關閘斷流。
但頂級資源卻在加速向頭部聚集:鐘睒睒34億注資鎖定錦波生物技術轉化能力,巨子生物以2000家門店織就終端護城河,創健醫療等巨頭背靠國際資本背書。
行業的超額利潤將不再來自野蠻生長的市場紅利,而源于技術壁壘的厚度與現金流管理精度。商業本質對短期泡沫的清算終將回歸——誰能在監管鐵幕落下前完成技術-渠道-現金流的三角閉環,誰才是最后的守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