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民王軍剛剛購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他想咨詢如何安裝充電樁,銷售中心工作人員用手一指,告訴他可以去銷售大廳里那個“新設的窗口”。
這是在鄂爾多斯康巴什區新能源汽車展示銷售中心,當地政務服務主動走進這個占地面積7.5萬平方米的新能源汽車“一站式平臺”,設立“新能源汽車一件事”服務窗口,為購車、上牌、充電樁安裝等業務開通全流程“綠色通道”。
我國數字政府建設穩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就是典型代表。6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常態化推進機制,要求加強常態化機制建設,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全面落實。
因地制宜增加特色事項
“以前給孩子報名上學,要帶著房產證、戶口本在烈日下排幾小時的隊,現在坐在家里用手機就辦好了!”剛剛結束義務教育入學報名,山東煙臺市民張女士辦完孩子入學手續后,高興地表示。
在山東,家長登陸“愛山東”APP,只需選擇報名區市,填入基本信息,系統便會自動調取公安、住建等部門數據,房產信息、戶籍地址自動匹配,報名學校精準推送,2分鐘就可以完成報名。
今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擴大教育公共服務“一網通辦”事項。優化招生入學、考試評價、學籍查詢、學歷學位認證、教師資格查詢、普通話等級證書查詢等服務。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周大旺今年4月時介紹,經過央地的共同努力,全國絕大部分區縣使用了統一平臺開展了招生入學工作,越來越多的地方由過去的線下辦改為線上辦、排隊辦變為一鍵辦,讓廣大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政務服務和陽光招生帶來的教育的實惠和便利。
6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高效辦成一件事”以小切口推動政務服務理念轉變、流程重塑、部門協同,便利了群眾和企業辦事,有力促進了營商環境改善和行政效能提升。
從“龍易辦”到“隨申辦”“浙里辦”“渝快辦”“海易辦”……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聯通下,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正在加速形成——
“渝快辦”上線“新生兒出生一件事”套餐服務,新手爸媽在“喂一次奶的時間”里就能辦完寶寶出生的所有事項;
“隨申辦”讓企業負責人可掃碼實時查看行政執法人員信息及檢查標準,查看檢查結果,開展檢查評價;
“浙里辦”的服務甚至包括相親交友、體質測試、泳池測評、線下演出預約……
據新華社報道,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上線運行6年以來,不斷聯通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46個國務院相關部門的政務服務平臺,實現521萬項服務事項和3.6萬多項高頻熱點服務應用的標準化服務,有力推動各地各部門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線上辦事“一網通辦”。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鄭磊表示,“集成辦”就是把過去部門辦的一個一個事項,整合成公眾和企業的一件件事,比如,買房子這件事對于公眾來說是一件事,但是背后涉及好多個部門,好多個事項。群眾要跑好多個部門才能把買房子這一件事辦完。現在“集成辦”就是要從公眾視角出發,看這一件事,哪些流程需要再造,哪些數據需要打通,哪些部門之間需要協同,最后實現“一網通辦”,一件事高效辦成。
2024年1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同時在附件中發布《“高效辦成一件事”2024年度重點事項清單》,并提出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高效辦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點事項清單》,此后,國家醫療保障局等部門、內蒙古自治區等地方都各自發布了“‘高效辦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點事項清單”。
周大旺指出,2025年,計劃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部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新增19項服務事項,在壓減辦事成本和提高服務質量上見實效。
6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加強常態化機制建設,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全面落實,結合群眾和企業反映突出的問題優化拓展事項范圍,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增加特色事項,推動銀行、醫院、電信等更多公共服務集成辦理。
強化數字技術賦能
“高效辦成一件事”的落實情況,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情況。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近日發布《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24)》(下稱《報告》),對包括直轄市、省會(首府)所在的市、經濟特區市等在內的100個城市的法治政府建設情況進行評估,其中包括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情況這一指標。
評估發現,我國政務服務平臺建設起步較早,100個城市均已建成政務服務平臺,且實現省級政務服務平臺與地市級平臺統建。100個城市政務服務平臺均已開通“一件事一次辦”服務窗口;94個城市已在本級政務服務平臺顯著位置專門開設“跨省通辦”服務窗口,83個城市已探索開展“跨城通辦”“跨域通辦”“省內通辦”業務。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劉藝認為,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是數字法治政府建設軟實力的體現。面對數字時代的到來,政府應該主動應變、積極求變,提高協同履職能力。
6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強化數字技術賦能,持續完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破除數據壁壘,推進“一網通辦”,切實提升服務質量和辦事體驗。
2024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要求探索應用自然語言大模型等技術,提升線上智能客服的意圖識別和精準回答能力,優化智能問答、智能搜索、智能導辦等服務,更好引導企業和群眾高效便利辦事。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可以使國家治理更加精準高效,使政策信息推送與公共服務提供更加具有定制化、精準性、靶向性等特征。”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說。
“哪些企業需要和適合哪些政策,可以借助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來加以精準識別、智能匹配和自動兌現,降低企業經營的交易成本。”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強化數字技術賦能,要建立在破除數據壁壘、推動政務數據共享的基礎上。
《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24)》就指出,不同政府服務平臺的數據接口還不統一。部分城市從市本級政務服務網“一件事一次辦”專欄進入獲取的數據與從省級政務服務網“一件事一次辦”專欄進入再查找的各市數據存在不一致的情況,說明省級平臺中的市級數據與市級平臺的本級數據未進行對接。甚至還有少數城市的本級政務服務平臺存在兩個“一件事一次辦”欄目且兩個欄目內容不一致的情況。這些都說明數字政府平臺建設的精細度還存在不足。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趙鵬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數字法治政府不僅是政府自身數字化轉型的產物,更是推動數字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政府數據的開放共享能為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