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2025年上半年A股正式收官,從市場表現來看,主要股指全線上漲。其中滬指漲2.76%,北證50指數大漲39.45%一度創出歷史新高。從板塊來看,上半年題材概念獲資金追捧,DeepSeek概念、人形機器人、創新藥等多個熱點輪番活躍,市場結構性機會不斷。
在上半年A股結構性行情背后,股票型基金發行規模大幅上升。據Wind統計,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業一共新成立了663只基金(以基金成立日為準,下同),同比增長6.25%;發行份額合計達到5267.68億份,同比下滑20.18%。雖然總發行規模不及去年同期,但局部回暖態勢已現。今年前6個月,股票型基金的發行數量、發行規模分別同比增長了67.5%、180.2%,其中,ETF、指數增強等被動產品貢獻了絕大部分增量。
“2025年以來,公募基金發行市場呈現出股票型基金,尤其是指數產品強勢崛起的趨勢,基金公司加速布局細分主題指數產品,但單只基金募集規模則趨于壓縮。同時,公募FOF與REITs等特色產品持續擴容,QDII基金發行規模翻倍。”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總監孫珩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局部回暖
2025年前6個月,在公募基金發行市場上,指數型產品無疑是最大贏家。
來自Txmrt基金評價助手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成立的純指數股票基金共有483只,合計發行份額1445.84億份;新成立的指數債券基金共有45只,合計發行份額661.61億份,這兩類基金的發行規模分別排在第一、第三名。
此外,按照傳統分類看,今年前6個月,股票型基金的發行數量遙遙領先,但債券型基金的發行份額仍排在第一位。
具體而言,據Wind統計,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新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數量分別為382只、124只、109只,排名前三;此外,上半年發行份額排名前三的基金類型,依次為債券型基金(2469.98億份)、股票型基金(1861.99億份)、混合型基金(514.87億份)。
對比去年同期,可以看到,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發行市場呈現局部回暖態勢。
一方面,股票型基金的發行大幅修復,混合型基金的發行規模亦有增長;另一方面,債券型基金的發行數量、規模均呈現下滑態勢。
具體而言,據Wind統計,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發行數量、發行規模分別同比增長了67.5%、180.2%,其中,ETF、指數增強等被動產品貢獻了絕大部分增量;混合型基金的發行數量同比減少了22.7%,但發行規模同比增長了17.5%;而債券型基金的發行數量、發行規模均分別同比下滑了39.2%、53.9%。
“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發行回暖,主要是因為政策紅利釋放,監管推動 ETF 互聯互通擴容等降低了投資者參與門檻,同時上半年 A 股走出結構性行情,人工智能等主題輪番活躍,權益類產品賺錢效應顯現,吸引了投資者申購股票型基金,尤其是指數產品。”孫珩分析道。
并且,孫珩指出,債券市場在低利率環境等因素影響下,吸引力有所下降,導致債券型基金發行遇冷。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有關人士亦指出,權益類市場的回暖、監管與政策層面鼓勵權益類基金發展,增強了市場信心。反觀債券市場,由于前期漲幅較大,相較于權益資產的性價比已經有所降低。這些原因都可能推動基金發行市場表現出“股強債弱”特征。
不過,從單只基金看,債券型基金的“號召力”相對較強。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發行規模排名前十的基金中,有8只債券型基金(包括指數型債券基金)。
創新產品有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公募創新產品的發行出現不少亮點。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2025年以來,公募基金行業新成立了30只FOF,合計發行規模達到327.52億份,為去年同期的5倍以上。
其中,東方紅盈豐穩健配置6個月持有FOF的發行規模超過65億份,它不僅是6月內發行規模最大的一只基金,也是年內發行規模最大的一只FOF;年內發行規模排名第二的FOF為富國盈和臻選3個月持有,發行份額60.01億份。
并且,這兩只FOF也是年內發行規模最大的兩只公募產品。
此外,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業新成立了8只QDII基金,合計發行份額45.32億份,同比增長了54.1%;新成立了10只REITs基金,合計發行份額48億份,較去年的54億份略有下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今年前幾個月,指數型基金在發行市場上風光無限,但近期,伴隨業績向好,主動權益基金的發行也呈現出轉暖的跡象。
以混合型基金為例,據Wind統計,2025年6月,公募基金行業新成立了40只混合型基金,發行份額283.48億份,創下自2023年6月以來,單月最高發行記錄。而此前兩個月,2025年4月、5月,混合型基金的發行規模僅有31.85億份、29.52億份。
受訪人士指出,接下來,主動權益基金發行有可能進一步升溫。
孫珩分析,一方面,隨著A股市場回暖,主動權益基金業績有所提升,賺錢效應顯現,吸引投資者申購。另一方面,科技等主題行情活躍,相關主動權益基金受到青睞,且主動權益基金規模和股票倉位已呈持續回升態勢,市場對其配置需求有望繼續增加。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有關人士則談道,自2022年以來,主動權益基金的超額收益表現相對不佳。以積極股票投資基金為例,其2022年至2024年表現弱于滬深300指數。考慮到2022年至2024年公募基金較為偏愛的大盤成長股表現不佳,但自2025年以來相關標的已經有所回暖,未來隨著市場行情的企穩,主動權益基金的發行可能逐步回暖。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主動權益基金不能夠表現出較為穩定的超額收益,可能未來市場對被動權益基金的認可將進一步提升。”他指出。
整體上,該人士認為,從近年來的趨勢以及今年以來的發行情況看,市場呈現主動權益基金企穩,被動權益基金發行規模增長較快,主動債券基金發行速度減緩的狀態。
事實上,不只是基金發行市場,基金公司布局產品的邏輯也在發生變化。
記者了解到,當前,部分大型基金公司將寬基ETF、科技主題、紅利主題等作為重點布局方向。其中,對于熱門賽道的布局,基金公司不會只局限于指數產品或主動管理產品,而是會同步推進多個類型的產品,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另外,主打特色化發展的基金公司正在加大力度拓展多資產策略、FOF產品。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基金公司不斷加大產品創新的力度,公募基金發行市場有望呈現多點開花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