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 國務院新聞辦5月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情況。
4月3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民營經濟促進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叢林在發布會上介紹,將抓好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貫徹落實,從監管引導、政策激勵、機制推動、制度保障等各個方面持續發力,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民營企業精準施策。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會與有關各方一起凝聚合力,共同推動金融業為民營經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可持續的金融服務。
優先走訪對接外貿企業融資
在科技創新、外貿出口、促消費、擴內需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民營企業都發揮著生力軍的作用,民營經濟促進法就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科技創新和國家重大戰略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叢林在5月8日發布會上 圖片來源:國新辦網站
金融機構在這些方面如何提供支持,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哪些政策和舉措?
叢林介紹,對于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民營企業,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把發力點放在“一業一策”上,立足行業產業的特點,提供有針對性、專業性的金融服務。
在近年來民營企業表現亮眼的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著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
首先是促進投融資結合。正在開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股權投資試點,支持投資科技創新企業,目前已經設立了74只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另外,在18個試點城市落地科技企業并購貸款,支持科技企業暢通資本循環。
其次是創新增信方式。推動建設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區,優化知識產權的登記、評估、處置、補償等相關政策,助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與財政部門聯合出臺了支持科技創新擔保計劃,為科技型、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專項擔保。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17.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0%。
第三是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面向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開展兩項保險補償試點,目前已經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萬億元。
在以中小微民營企業為主的外貿、消費領域,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首先是在小微融資協調機制中單列了外貿板塊,全面梳理外貿企業清單,優先走訪對接融資。
另外,以短期出口信用險來支持出口貿易,今年一季度承保金額已經超過2400億美元,一些對外貿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產業,像電子信息、現代化工、整車工程機械等領域,承保金額大幅度上升。
此外,創新“跨境電商保”模式,支持外貿新業態,指導保險公司開發專屬的保證險產品,為跨境電商的境內采購提供信用保障。加大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化旅游、教育培訓、健康養老等領域的信貸投放,支持消費服務業的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在鼓勵民間投資方面,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就融資對接建立了專門的工作機制,形成了重點民間投資項目清單,并向銀行推送,指導銀行自主對接融資服務。
民營企業貸款投放穩步增長
民營企業融資是社會各界比較關心的熱點,民營經濟促進法在“投融資促進”一章對此作了多項規定。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哪些貫徹落實的措施?
叢林介紹,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引導督促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提升服務水平。
第一,不斷優化信貸供給政策。對民營企業中占絕大多數的小微企業,制定了一系列差異化的監管政策,比如在資本監管方面,對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資本權重給予了八五折到七五折優惠。在不良容忍方面,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寬至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以此提高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在解決基層人員“不敢貸”問題方面,出臺了普惠信貸授信盡職免責制度。同時,每年督促銀行制定民營企業服務的目標任務,確保信貸投放力度。
她介紹,民營企業貸款投放一直在穩步增長,近五年的年平均增速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出1.1個百分點。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民營企業貸款余額76.07萬億元,同比增長7.41%,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5.3萬億元,同比增長12.5%。還出臺了無還本續貸政策,為企業降低資金周轉成本。截至一季度末,續貸余額達到7.4萬億元,同比增長35.7%。
第二,引導創新保險產品服務體系。針對民營企業避災挽損、用人用工、技術研發等方面的需求,開發特色保險產品,優化服務。例如,在高技術領域,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分散機制、網絡安全保險、無人機保險等試點。對民營企業用工較為集中的新市民和靈活就業群體,聚焦其特定職業風險,以普惠保險產品增強保障力度。新能源汽車產業中民營企業占多數,引導保險行業推出了專屬的保險條款和費率,并搭建“車險好投保”平臺,實現“愿保盡保、凡投必保”。
第三,協同創建信息對接共享機制。在線下,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一起建立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動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已經通過這個機制向小微主體新發放貸款12.6萬億元,平均利率3.66%。在線上,推動多地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和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和銀行少跑路”,以數據信息支持銀行發放信用貸款。截至一季度末,民營企業信用貸款余額18.1萬億元,同比增長15.4%。
第四,強化融資擔保的風險分擔功能。會同財政部門推動建立了覆蓋全國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將服務小微企業作為主要的政策效益指標,這一類業務的擔保費率不超過1%,遠低于商業擔保水平。截至一季度末,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直保余額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