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韓利明 上海報道
5月7日晚間,昊海生科(688366.SH)公告稱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蔣偉的通知,其于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中國證監會”)出具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內幕交易,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決定對其立案。
“據本公司了解,該事項與本公司股票無關。”昊海生科方面解釋,“本次事項系對蔣偉個人的調查,其不參與公司日常經營管理,該事項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立案調查期間,蔣偉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開展調查工作。”
在投資者交流平臺上,蔣偉涉嫌內幕交易事件引發熱議,也有投資者推測此次內幕交易的標的或并非昊海生科股票。由于事件細節尚未完全明晰,一切均尚待監管部門及公司做進一步披露。
但資本市場已經率先作出反應。5月8日早盤,昊海生科報開50.88元/股,較前一日收盤價(53.17元/股)下跌4.3%,總市值約為118億元。
作為一家布局廣泛的綜合性生物醫藥企業,昊海生科業務涵蓋眼科、醫美、骨科及外科等多個領域。從最新披露的財報數據來看,包括昊海生科在內的醫美企業正在經歷轉型陣痛,同時人工晶狀體等產品正處于新一輪的國家或省級集采實施階段。在此大背景下,疊加公司實控人被立案的消息,昊海生科將何往?
蔣偉夫婦6年豪攬超3億元分紅
根據昊海生科披露的公開資料,蔣偉和游捷為夫妻關系,二人共同作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公司股權結構中占據核心地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2024年年報中未提及蔣偉和游捷從公司獲取的稅前報酬總額,不過從過往數據來看,蔣偉夫婦更多的利益或來自于分紅。
Wind數據顯示,自2019年上市以來,昊海生科已實施7次現金分紅,分紅金額依次為 1.24億元、0.88億元、1.22億元、0.69億元、1.67億元、2.31億元,累計分紅規模高達8億元。
進一步結合Wind數據與公司年報分析,在這一階段,蔣偉夫婦合計持股數量占昊海生科總股本的比例為41.18%、41.33%、41.66%、42.07%、42.72%、45.82%。據此初步計算,蔣偉夫婦在6年間通過分紅累計獲得約3.44億元收益。
截至2025年一季度,蔣偉持有昊海生科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6652.8萬股,持股比例達28.53%,為昊海生科第一大股東。此外,游捷持有昊海生科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4032萬股,持股比例達17.29%。
在公司治理層面,蔣偉未在昊海生科任職,游捷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公司實際經營管理則由侯永泰、吳劍英等負責。其中,侯永泰作為董事長、執行董事、核心技術人員,2024年取得稅前報酬300.42萬元;吳劍英作為執行董事、總經理,同期取得稅前報酬301.7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024年以來,作為公司前十大股東之一的樓國梁,因自身資金需求,分別于2024 年 7 月 25 日和 11 月 30 日發布減持計劃,擬在公告披露 3 個交易日后的 3 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與大宗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 60 萬股、80 萬股。不過其在減持期屆滿之后均未真正減持。
但從股價上看,在樓國梁拋出減持計劃的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期間,昊海生科股價大多時間在50元/股至75元/股之間震蕩,其間股價在2024年10月8日短暫升高至88.27元/股,但未能維持高位,很快便回落調整。
業績承壓,未來何往?
在醫美消費市場持續疲軟、求美者需求結構深度調整的雙重壓力下,醫美行業上市公司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態勢,昊海生科也正在經歷關鍵考驗期。
從財務數據看,2024年昊海生科實現營業收入26.98億元,同比微增1.64%;歸母凈利潤達4.2億元,同比增長1.04%。拉長時間線,這是自2021年以來,公司營收增速首次滑落至個位數區間。此前三年,昊海生科營收始終保持著20%以上的高速增長態勢。
進入2025年一季度,業績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劇,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19億元,同比下滑 4.25%;歸母凈利潤為9031.21萬元,同比降幅達7.41%。
昊海生科在2024年年報中直言,一方面,高毛利率醫美玻尿酸產品的營業收入及占本集團收入比重持續增長,繼續推動本集團整體毛利率向上提升;但另一方面,眼科人工晶狀體、眼科粘彈劑及骨科玻璃酸鈉注射液等產品在報告期內處于新一輪的國家或省級集采實施階段,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幅度較大,完全沖抵了玻尿酸產品銷售增長對整體毛利率增長的貢獻。
具體業務來看,2024年,眼科業務實現營收8.58億元,同比下降7.60%。白內障手術產品線中,人工晶狀體實現營收3.28億元,同比下降14.06%;眼科粘彈劑實現營收9274.34萬元,同比下降19.53%。
據平安證券的統計,昊海生科旗下的4家人工晶體公司產品在第四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采中中標。此次集采涵蓋了人工晶體、運動醫學相關高值醫用耗材等30個品種,預計中選產品的平均降價幅度約為70%,整體市場規模約為155億元,其中人工晶體類耗材的平均降價幅度預計為60%,涉及11個品種共1917103個人工晶體,市場規模約為65億元。
相比之下,醫美與創面護理業務作為業績增長的主要引擎,2024年實現營收近12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達44.38%。其中,玻尿酸產品收入約7.42億元,為該業務貢獻超六成營收,同比增長23.23%,但對比2023年實現95.45%的增速,已出現斷崖式下滑,暴露出增長動能不足的隱憂。
對于玻尿酸產品增速放緩,昊海生科方面解釋稱,醫美行業蓬勃發展,但行業收入端受消費降級影響,醫美機構收入和客戶來源減少。從公司玻尿酸產品銷售來看,使用公司品牌產品的數量和收入相對穩定,客戶定制比例和數量大幅上升。2024年,公司玻尿酸產品銷量同比增長65%,為終端產品普及和市場占有率打下基礎。
在醫美領域,昊海生科擁有包括“海薇”“姣蘭”“海魅”和“海魅月白”在內的多款產品。其中,“海魅月白”是昊海生科最新獲批的第四代玻尿酸產品。
昊海生科日前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透露,產品發展有爬坡規律。“海魅月白”于2024年11月上市,較“海魅”同期推廣情況更好,但還未達到爆品規模,目前處于打板試用的推廣階段。其高端玻尿酸定位受到機構歡迎,收入是否達預期取決于企業推動方式和市場變化。
不過,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玻尿酸產業的發展需要實現以營銷策略和功效為一體,而不再僅僅是單純以產品售價和產品占有率為主。隨著膠原蛋白、再生、肉毒等進入醫美行業,產品上市一段時間后價格可能就被‘打穿’,新概念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可能會產生短期刺激和拉動,但是本質還是要回歸到產品本身的臨床價值、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此背景下,昊海生科方面此前也表示,“公司要從單一產品營銷轉變為功能營銷和部位綜合治療為主,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引進了新型可再生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肉毒素、合成生物學材料等。”
但對于昊海生科的未來,平安證券研報預期,“人工晶體產品受集采影響,影響有望出清,但由于基數原因,2025年一季度業績受影響,故全年利潤端較前期變化,預計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4.8億元、5.4億元、6.4億元。”作為對比,之前預測2025年至2026年歸母凈利潤為5.2億元、6.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