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5月7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等三個金融管理部門負責人從貨幣信貸政策、穩定資本市場等方面,宣布推出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這些政策總體上較為有力,部分政策超出預期,有力地穩定和提振市場信心。需要注意的是,下一步宏觀政策措施儲備仍然充足,優化存量政策、推出增量政策的空間仍然較大。
自去年9月24日一攬子金融政策實施以來,金融市場出現積極變化,資本市場在經歷波動之后加快回升向上,房地產市場也出現企穩回升的跡象,今年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創2022年以來單季最大增幅。
但今年以來,特別是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挑起“關稅戰”“貿易戰”,全球經濟秩序面臨重大挑戰。受此沖擊,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升高,經濟增長前景不明。從國內情況看,盡管一季度經濟金融數據表現亮眼,但擴大內需、提振消費仍需付出更多努力,金融政策應繼續加強實施,加大預調力度,進一步穩住市場信心和預期。因此,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再次提出“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
在這種情況下,5月7日一攬子金融政策再次出臺,這可以視為去年9月24日一攬子金融政策的2.0版。具體而言,其中10項貨幣政策措施亮點較多,分別從總量、價格、結構等三個方面發力,及時回應市場呼聲、引導市場預期,充分體現適度寬松的政策基調。與此同時,金融監管總局從增供給、降成本、提效率、優環境等四個方面,推出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等8項增量政策;證監會從政策對沖、資金對沖、預期對沖等方面,拿出一攬子穩資本市場的政策組合拳。這些政策措施,都在前期政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和強化。
在一攬子金融政策中,貨幣政策作為宏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受市場關注。
在總量方面,央行宣布從5月15日起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既向市場釋放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又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推動金融機構保持息差基本穩定,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4月買斷式逆回購操作首次縮量5000億元,預示著降準將可能在近期實施。2024年央行實施兩次全面降準,每次降幅均為0.5個百分點。因此,本次降準的時間點和幅度均符合預期。同時,央行將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的存款準備金率降至零,超出市場預期。這將引導這兩類機構直接面向汽車消費、設備更新投資領域加大金融支持。
在價格方面,央行推出全面的“降息”措施——從5月8日起,下調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0.1個百分點;降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調降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下一步,還將通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推動存款利率進一步下降。降低政策利率、結構性貨幣政策利率以及存款利率,從多個維度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將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在5月20日下降0.1個百分點左右,進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而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疊加LPR下降,居民住房消費支出將進一步降低,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
在結構方面,央行宣布增加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各3000億元,創設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優化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加大對科技創新、擴大消費、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等領域的“精準滴灌”。貨幣政策主要是總量政策,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助于強化對金融機構的政策激勵,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對金融機構的牽引帶動作用,激勵金融機構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服務。尤其在當下,結構性貨幣政策將有力促進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回升向好。
科技創新是提升綜合國力、應對外部沖擊的關鍵舉措,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金融監管總局推出新的工作舉措。在上午發布會上金融監管總局宣布將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主體擴展至符合條件的全國性商業銀行,當天下午興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就獲批籌建,體現金融監管部門支持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鼓勵銀行加大服務科技創新的政策導向。
總體而言,5月7日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全面、明確而精準,既針對當下的突出問題,又著眼于長遠的持續發展,具有較強的力度和針對性,傳遞出有力的政策信號,有助于進一步提振信心、穩定預期,更好地擴大國內需求、應對外部沖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但這并不是這輪金融政策調整優化的終點,下一步金融政策還有較大的實施空間。從貨幣政策看,存款準備金率還有2個百分點左右的降幅,三季度和四季度仍將可能繼續實施全面降準,5%“隱性下限”還將可能打破,存款準備金工具的政策調控功能將得到更充分發揮。如果政策利率和存款利率繼續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持續下行,LPR仍有下降的可能,年內LPR或將還有超過15個基點的降幅。但對LPR等利率下降的節奏、幅度,市場不可抱有過高的期待,下一階段LPR的變動需要在穩增長、穩息差、穩匯率、穩外貿等多重目標中保持動態平衡。
從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看,下一步或應開拓思路,積極探索和支持經營管理規范、創新活力較強、科技型企業客戶較多的中小銀行設立投資子公司來開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更好地為科技創新和科技型企業同時提供債券和股權融資。同時,建議修改完善金融法律和監管制度。如修改相關規定,合理確定商業銀行股權投資的風險權重,降低股權投資的資本占用。此外,還應進一步探索科技銀行的積極作用,加大力度支持上海科創銀行穩健可持續發展,為科技金融發展探索出新模式、新路徑。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增加之后,覆蓋面應進一步擴大到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鼓勵中小銀行發揮體制機制靈活、創新活力較強等優勢,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產品和服務。債券市場“科技板”細則明確之后,應加快完成配套措施,盡快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