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5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817億美元,較3月末上升410億美元,升幅為1.27%。這是我國外匯儲備連續17個月站上3.2萬億美元大關,也是連續4個月出現環比回升。
國家外匯局表示,2025年4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經濟增長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我國經濟呈現向好態勢,經濟發展韌性強、活力足,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一般而言,只要當月美元指數明顯下降,多數國家外匯儲備規模都會因非美資產折算成美元后的金額增加,出現環比上升狀況,反之亦然。2025年4月,美國特朗普政府推出所謂的“對等關稅”,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美元快速貶值,全球資產價格漲跌不一。
貨幣方面,美元匯率指數(DXY)下跌4.6%至99.5,非美元貨幣總體升值。資產方面,以美元標價的已對沖全球債券指數(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Total Return Index USD Hedged)上漲1.0%;標普500股票指數下跌0.8%。對此,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在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溫彬表示,當前,國際經貿形勢復雜嚴峻,我國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維護多邊主義,加強與周邊國家、歐盟等地區的溝通合作,短期內有助于減緩對美國出口下滑風險。長期來看,我國全產業鏈優勢無可替代、商品國際競爭力強,出口將持續發揮穩定跨境資金流動的基本盤作用。
溫彬還稱,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要“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5月7日,一行一局一會迅速落實政治局會議工作部署,聯合推出“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展望未來,國內宏觀經濟將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為國際收支保持整體平衡和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 短期內美元指數下行和全球金融市場下跌還將形成對沖效應,我國外儲規模有望保持基本穩定。這將為保持人民匯率處于合理均衡水平提供堅實基礎,成為抵御各類潛在外部沖擊的壓艙石。
黃金儲備方面,央行連續六個月增持黃金。同日,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中國4月末黃金儲備報7377萬盎司,環比增加7萬盎司,2025年3月末為7370萬盎司。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告訴記者,目前黃金儲備在中國儲備資產中的占比仍然較低,黃金儲備總量與中國經濟體量和外匯儲備總量仍不匹配,再考慮到金融安全、儲備資產多元化等方面的需求,未來還有繼續增持黃金的空間。
業內主流觀點也認為,提升黃金儲備資產占比有利于國際儲備多元化,實現保值增值。儲備資產多元化配置也不是個體行為,而是國際趨勢。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4年央行黃金儲備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70家央行里,29%的受訪央行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增加黃金儲備,創下2018年啟動這項調查以來的最高水平。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央行繼續購金的主要動機包括:重新平衡黃金的儲備量、調整本國產黃金的購入量以期達到更優的黃金戰略儲備水平、擔憂金融市場的動蕩包括危機風險增加和通脹的上升。“利率水平”“通脹擔憂”和“地緣政治不穩定性”仍是各經濟體央行做出黃金儲備管理決策的主要考慮因素,
69%的受訪央行認為,未來5年黃金在全球總儲備的份額將會上升,這個比例高于2023年的62%與2022年的46%。與之形成反差的是,62%受訪央行認為,未來5年美元儲備所占比例將會下降,高于2023年的55%以及2022年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