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 5月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證監會主席吳清參會并發言。
這是繼2024年9月后,吳清再次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共同參加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彼時發布會召開后,A股迎來一波大漲。
此次發布會上,吳清一席發言,為提振資本市場底氣和信心,注入十足力量。
“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不管面臨的是輕風細雨還是狂風暴雨,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我們都完全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中國股市穩定健康發展。”吳清表示。
平準基金,是資本市場韌性的重要支撐。針對平準基金,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態,將堅定支持匯金公司在必要時實施對股票市場指數基金的增持,并向其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這意味著,中央匯金具備充足的“資金后盾”,股市平穩提升可期。
資本市場的穩步提升,離不開更多政策的支持。對此,吳清明確將逐步推出四方面政策,包括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相關監管指引,出臺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優化科技創新債券發行注冊流程等。
與此同時,債券市場“科技板”也將盡快推出。根據潘功勝介紹,目前有近100家市場機構計劃發行超過3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債券,預計后續還會有更多機構參與。
中國股市四大“硬核底氣”
5月7日午盤,主要股指集體大漲,上證指數超過3335點;全市場63股漲停,連板股總數26只,25股封板未遂,封板率為71%。
大漲背后,是一攬子金融政策出臺下,市場信心提振的體現。其中,證監會主席吳清明確,中國股市擁有四大底氣和信心,更是為股市上漲注入充足動力。
根據吳清介紹,底氣和信心來源具體包括:
① 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維護市場穩定的堅定決心、有力部署。
② 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的落地實施,推動市場內在結構發生了積極而深刻的變化,投融資協調的市場生態正加快形成。
③ A股市場“科技敘事”邏輯越來越清晰,集聚效應日益明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潛力也將伴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越來越顯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將為資本市場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源頭活水。
④ A股市場估值水平實際上被業界認為仍處于相對低位。滬深300市盈率只有12.3倍,國內市場主要指數市盈率都明顯低于標普500等全球主要指數。在全球市場面臨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的環境下,中國資產的配置價值和吸引力在持續提升。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A股底氣信心十足,資本市場的開放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吳清在發布會上表示,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面對外國記者有關“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是否會對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產生影響”的提問,吳清明確表態,證監會將堅定不移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格局,從四大維度出發,穩步推出一系列對外開放的務實舉措。
舉措一:持續擴大機構開放。
進一步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準入服務,高效辦成資格審批與開戶“一件事”,進一步擴大投資范圍。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申請證券基金投資咨詢業務資格。鼓勵境外投資機構依規設立投資境內的人民幣基金。
舉措二:進一步豐富產品供給。
推進期貨期權向合格境外投資者開放,支持境內外期貨交易所擴大商品期貨結算價授權合作。深化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將REITs等納入滬深港通標的。
舉措三:不斷深化市場開放。
梳理優化境外上市備案機制、流程和相關要素,提高境外上市備案質效。大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步推進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納入港股通、支持在港推出跨境投資和風險管理產品等對港合作各項措施。
舉措四:加強雙多邊跨境監管合作。
堅持尊重規律、尊重規則,積極塑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監管環境,進一步加強證券監管和審計監管方面的合作,維護企業在境外市場正當利益,并創造條件支持優質中概股企業回歸內地和香港股市,同時做好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
3000億彈藥已就緒,債券市場“科技板”即將到來
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在5月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一系列政策利好相繼推出。
其中,類平準基金與債券市場“科技板”,是人民銀行與證監會聯手,為資本市場送上的“定心丸”。
類“平準基金”方面,潘功勝表示,將堅定支持匯金公司在必要時實施對股票市場指數基金的增持,并向其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
吳清亦表態,全力支持中央匯金公司發揮好類“平準基金”作用;配合中國人民銀行健全支持資本市場貨幣政策工具長效機制,更好發揮市場各參與方的穩市功能。
今年4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曾明確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此次發布會上,潘功勝進一步表示,針對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的特點,已經對科技創新債券的發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評級等制度安排進行了完善,健全了與科技創新融資特點相適應的配套規則體系。相關政策和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
根據潘功勝介紹,初步統計,目前有近100家市場機構計劃發行超過3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債券,預計后續還會有更多機構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支持股權投資機構在“科技板”發行長期限的債券融資,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該工具由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的再貸款資金,可以購買科技創新債券,同時與地方政府、市場化增信機構一起,采取多樣化的增信措施,共同參與分擔債券投資人的違約損失風險,還可以有效降低股權投資機構的發債融資成本,支持其發行更長期限,比如8年期、10年期債券。
四大措施幫助企業應對美加征關稅沖擊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主力軍,為了進一步激發上市公司活力,根據吳清介紹,目前證監會正在抓緊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相關監管指引,以進一步完善“并購六條”配套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圍繞產業邏輯“強身健體”、激發活力、提高質量,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以及風險抵御能力。
與此同時,下一步,證監會將從四方面出發,盡力幫助受影響企業應對美加征關稅的沖擊。
① 進一步加大走訪幫扶。從2024年到今年3月底,證監會會同地方政府累計走訪2352家上市公司,幫助企業解決了3300多余項痛點難點問題,證監會將繼續會同相關方面抓好這項工作。
② 優化監管安排。對于確實受關稅政策影響比較大的上市公司,在股權質押、再融資、募集資金使用等方面增強監管包容度,幫助紓困解難。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豁免相關規則,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加強與投資者有效溝通。
③ 支持轉型升級,特別是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轉型升級。去年“并購六條”發布以來,滬深兩市披露重組項目近1400單,同比增長40%,其中重大資產重組超160單,同比增長2.4倍。
④ 強化多層次資本市場產品和服務支持。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股、債、REITs等多種工具開展直接融資,也鼓勵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增強全球市場拓展能力。
《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發布實施
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這是證監會等多個部門近年來的共同努力方向。吳清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更大力度“引長錢”,協同各方繼續提升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規模和占比;更好體現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同甘共苦、共同發展、相互成就,努力形成“回報增—資金進—市場穩”的良性循環。
其中,最值得關注之處在于,《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于5月7日發布實施。
此番改革強調“四個突出”。
突出一:強化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
重點是改革基金運營模式,督促行業回歸“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本源。優化主動權益類基金收費模式,業績差的必須少收管理費,通過浮動管理費收取機制,扭轉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現象。同時,把業績是否跑贏基準、投資者盈虧情況等直接關乎投資者切身利益的指標,納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考核體系,督促基金公司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變。此外,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用獎金跟投自己產品的比例要求,并適度延長鎖定期,讓這些“關鍵少數”與投資者利益更為一致。
突出二:增強基金投資行為穩定性。
針對基金“風格漂移”“貨不對版”等問題,要求為每只基金產品設定清晰的業績比較基準,作為衡量產品真實業績的“尺子”,避免產品投資行為偏離名稱和定位,盡量確保投資者所見即所得。同時,圍繞鍛造長期投資的長板,建立健全監管部門、自律組織、評價機構、公司自身等全方位激勵約束機制,督導基金公司全面實施長周期考核,明確三年以上考核權重不低于80%,減少基金經理“追漲殺跌”現象,提高產品長期收益。
突出三:提升服務投資者的能力。
引導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優化投資研究、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資源配置,更好為投資者服務。抓緊出臺公募基金投資顧問管理規定,促進規范發展,為投資者提供合適的資產配置組合。同時,加快推出機構投資者直銷服務平臺,便利各類機構投資者參與基金投資。
突出四:發展壯大權益類基金的工作導向。
權益投資是公募基金能夠為投資者創造獨特價值的關鍵所在。去年9月以來,權益類基金規模已經從7萬億元增長到了8.3萬億元。下一步,證監會將加強監管引導,優化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分類評價機制,促進加大權益類基金發行、銷售力度。積極推動產品創新,持續豐富符合國家發展導向、更有利于為投資者創造長期收益的指數基金和主動型基金。在前期已經建立股票ETF5個工作日快速注冊機制的基礎上,對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和符合一定權益投資比例要求的其他基金產品也進一步大幅提高注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