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雷若馨 深圳報道
深圳A股上市公司均交完了2024年的成績單。
Wind數據顯示,這423家企業創造了6.87萬億元的營收、4805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平均每家企業的營收超過160億元。
其中,61.7%的企業實現營收增長,近半數的企業實現凈利潤增長。營收規模超百億元(不含超千億)的企業共有57家,超千億元的有12家,與去年持平。從行業上看,信息技術及金融行業依然是表現較為亮眼的領域。
金融與房地產兩極分化,中國平安重回萬億元營收
以營業收入為標準,除平安銀行被中集集團超越、中興通訊被神州數碼超越外,其余10家企業排名與2023年一致。中國平安(601318.SH)、比亞迪(002594.SZ)、工業富聯(601138.SH)穩居營收前三,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其中,中國平安在時隔兩年后重回萬億元營收,同比上一年增長13%。2024年,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作為其核心業務板塊呈現價值高增態勢,可比口徑下,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8.8%。其中,作為營銷主力的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6.5%。
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實現營收7771億元,同比增長29%,首次超越了特斯拉(976.9美元,約7059億元人民幣)。報告期內,比亞迪蟬聯了中國汽車市場車企銷量冠軍、中國汽車市場品牌銷量冠軍和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冠軍。
(深圳A股上市公司年度營收千億元及以上企業 來源:wind,整理:雷若馨)
從盈利情況來看,歸母凈利潤破百億元的共有11家,較去年增加1家。其中,萬科A(000002.SZ)轉為虧損,招商證券及順豐控股分別以103.9億元、101.7億元躋身百億利潤行列。
其中,順豐控股為首次突破百億凈利潤。2024年,順豐控股的時效件業務量結構從商務件穩步向大消費及工業制造領域滲透,消費及工業制造相關的品類寄遞成為時效快遞的主要增長驅動力。
百億元以上凈利潤企業中,前三家都落在金融行業。其中,招商銀行、中國平安以超千億凈利潤穩居利潤榜前兩位,僅此二者的盈利總和就已超越其余421家企業的凈利潤總和。
(深圳A股上市公司年度歸母凈利潤前五 來源:wind,整理:雷若馨)
相比之下,房地產行業依然是巨額虧損的高發行業。萬科A年度虧損494.78億元;華僑城A(000069.SZ)和金地集團(600383.SH)次之,分別虧損86.62億元、61.15億元,這是萬科自1991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深圳地鐵作為萬科第一大股東,2024年全年虧損高達334.61億元。
“黑馬”還是“曇花”:德明利凈利潤增長超130倍
信息技術作為深圳的“老本行”之一,其行業表現與深圳企業的總體表現基本一致——近70%的信息技術企業實現營收增長,超過半數企業收獲了凈利潤正增長。
受益于AI應用的熱潮、消費電子市場復蘇,半導體領域的德明利(001309.SZ)、中微半導(688380.SH),電子設備儀器和元件領域的長盈精密(300115.SZ)、英諾激光(301021.SZ),直接橫掃了利潤增速前五中的4位。
其中,得益于AI應用領域對于存儲器需求的持續攀升,主營存儲產品的德明利營收同比增長168.74%,凈利潤增長超130倍,登頂增速榜首。
(深圳A股上市公司年度凈利潤增速前五 來源:wind,整理:雷若馨)
不過,在最新的一季度報告中,德明利凈利潤轉為虧損6909萬元,同比下降135.3%。從增長130倍到轉虧,德明利到底是“黑馬”還是“曇花”?
21記者梳理發現,這一猝不及防的轉虧主要是由于資產減值、毛利率承壓,以及研發投入激增。
其2024年年末資產中超過58%都是存貨,由于全球消費級存儲產品價格下跌,導致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同比激增130%至1.17億元,銷售毛利率也變為5.85%,同比縮水31.44%。
為跳出價格敏感的消費級產品,德明利重金求蛻變。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德明利的研發投入分別同比增長近90%、98%,主要用于企業級SSD和車規級存儲產品開發。
5月6日,易方達、東吳基金、中信證券等多家機構對其展開調研。德明利表示,公司正加快提升企業級存儲產能,建設高規格的自有企業級產品測試線,為企業級業務的長遠發展做準備。
但其現金流并不寬裕。過去三年,德明利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均為負數,且持續擴大: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3.3億元、-10.2億元、-12.63億元,今年一季度繼續同比下降505.84%。貨幣資金/流動負債比例僅為 44.64%。
跳上發展快車道的德明利,顯然是想要保持速度、全力沖鋒。但后續能否通過企業級業務成功破局、在投入與盈利間找到一個穩定的平衡點,還需謹慎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