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我國消費市場展現出蓬勃的活力與巨大的潛力。據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數據,假期5天全國國內出游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刷新同期歷史紀錄,彰顯了國內消費市場的強勁復蘇態勢。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802.69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高于出游人次增幅,表明人均單次消費水平提升,與消費升級、文旅產品供給優化息息相關。“五一”假期旅游市場火爆,不僅意味著文旅產業增長動能強勁,同時也揭示了消費升級背景下內需擴張的方向與路徑。
亮眼的消費數據表明消費規模擴大,更重要的是消費品質提升,科技賦能消費體驗升級成為核心驅動力。蘇州“AI避高峰”系統優化行程規劃,避免游客扎堆,使旅游體驗更加高效、從容。青城山景區引入外骨骼機器人、無人機送貨等智慧服務,將科技與戶外運動場景深度融合,創造“體力解放+即時服務”的消費新范式。橫店影視城開展“一秒入戲”沉浸式體驗,打破傳統觀演界限,游客化身劇中角色與演員“零距離”飆戲,更好地滿足了Z世代消費偏好。
政策紅利加速釋放,惠民舉措激發消費。全國多地通過開放政府食堂、停車場等惠民舉措,有效激發文旅消費活力,成為政策紅利釋放的典型案例。節假日期間,開放政府食堂、停車場等資源,可緩解景區餐飲、停車壓力,并且開放政府資源可拉近游客與城市的距離,提升城市親和力。今后,更多城市可考慮通過“政府資源+市場運營”模式,打造惠民服務品牌。
未來,在擴內需政策的強力推動下,我國消費市場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展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消費升級趨勢的日益加強、新興消費模式的蓬勃興起以及文旅消費活力的持續釋放,消費市場將呈現出多元化、高質量的發展態勢。
首先,消費升級將引領市場新潮流,帶來前所未有的市場潛力。當前,我國消費市場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品質躍遷”的深刻轉型,消費升級方向將從滿足剛需向追求體驗的跨越。隨著Z世代、新中產等消費群體崛起,消費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轉變,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新興科技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這將催生萬億級新賽道,為企業創新提供前所未有的“藍海機遇”。我們應緊抓消費升級的契機,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服務質量,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
其次,新興消費模式的崛起將開辟消費新空間,為擴大內需注入強勁動力。以舊換新、智能家居、AI+消費等新興消費模式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更為消費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以舊換新既激活了存量市場的置換需求,又推動了家電、汽車等大宗消費品的綠色轉型。智能家居依托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矩陣,構建起從單品智能到全屋智能的消費生態。AI+消費正蓬勃發展,以技術重構場景、數據驅動體驗的方式重構消費市場,AI眼鏡、智能機器人等硬件設備普及加速,智能零售、智能出行等AI技術逐漸滲透至衣食住行全場景。
再次,文旅消費活力正持續釋放,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文旅融合場景的不斷創新和豐富,能夠為消費市場貢獻顯著的增量。深化文旅產業與現代農業、數字經濟、體育康養等領域的跨界融合,推動產業鏈橫向拓展與縱向延伸,形成資源要素互通、業態場景互補、價值鏈條互聯的文旅產業生態圈,為消費市場注入新動能。培育沉浸式體驗、夜間經濟、研學旅行等新型消費場景,打造具有文化辨識度和市場吸引力的IP矩陣,將創造文旅消費新空間。通過產業協同創新與消費場景升級,優化文旅產品供給結構,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旅產品和線路,將有效拉動內需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