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 3月20日,《北京市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后簡稱《公報》)發布,《公報》顯示,2024年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843.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2024年北京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12530.2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5.1%。同期高技術產業(二者有交叉)實現增加值14932.1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0.0%。
3月20日,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北京市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探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北京實踐。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源頭創新,加大高質量科技供給。北京深入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研發投入強度連續六年保持在6%以上。大力度支持、高強度投入、全方位保障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同開展高水平科技攻關。涌現出第三代RISC-V高性能處理器核、400微瓦無液氦稀釋制冷機等一批標志性的領先成果。
二是聚焦成果轉化,打造企業創新矩陣。建立“企業出題、政府搭臺、揭榜掛帥”的組織機制,搭建概念驗證、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等服務平臺,圍繞鏈主企業一鏈一策開展下上游對接。在重點細分領域建設了25家標桿孵化器,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組建了27個創新聯合體。2024年,北京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了2.97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了數量、總營收“雙破萬”的目標;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首次突破了9000億元,其中超六成輸出到京外。
三是聚合重點產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方面,加快發展醫藥健康等新興產業,大力培育商業航天等未來產業,累計出臺了40余項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加快賦能千行百業,特別是推動在醫療、教育、制造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北京目前已經產生了3個萬億級和7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其中,去年醫藥健康產業整體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成為全國首個跨過萬億級的城市,具有首都特色的高精尖產業集群加快形成。
四是聚焦要素資源,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長期,北京成立了8只投資基金,規模達到千億元,已累計投出了140億元,帶動社會資本投資約360億元,搭建了一批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和重大應用場景。同時多途徑解決各類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的急迫需求,創新創業生態和政策環境持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