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搬入新辦公樓擴大產能、面試新人壯大團隊、接待新投資人做盡調,27歲的創業者姜哲源最近變得更加忙碌。
2023年,他在清華大學讀博期間,選擇輟學創辦松延動力,專注于人形機器人研發與制造。今年4月19日,在北京亦莊舉辦的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上,松延動力旗下的N2機器人獲得亞軍。
這款機器人不僅實力突出,更因萌萌的外觀、靈活穩健的姿態而圈粉無數,被觀眾親切稱呼為“小孩哥”。一起火了的還有姜哲源本人,短視頻記錄下他站在終點線外,頭戴紅色發帶、揮舞雙臂、高聲加油助威的身影,在網上傳播時被打上了“最有情緒價值老板”的標簽。
出圈之后,訂單紛至沓來。在3月14日N2機器人剛發布時,松延動力稱已獲得超500臺的訂單。而在馬拉松結束的兩個月后,松延動力的總訂單規模已經突破2500臺、總合同額超過一億元——這讓松延動力成為繼宇樹科技之后,又一家銷量破千的人形機器人公司。
“今年下半年,我們最大的目標是把機器人的生產和交付做好,爭取把訂單破億元變成確收破億元。明年,我們的目標是交付量達到萬臺。”近日,姜哲源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說。
為此,松延動力近期正全力進行產能的擴大。今年6月初,松延動力正式搬入昌平區未來星科能源谷智造產業園。記者注意到,這是昌平區一處以先進能源、智能制造類企業為主的產業園,園區建筑錯落有致、設計兼具現代感與功能性,周邊配套設施正在不斷完善。
松延動力的新辦公樓在園區門口最顯眼的位置,這里辦公面積比原來大了好幾倍。其中,一樓為前臺接待及園區介紹區域;二樓為產品展廳及生產區,展廳內陳列著仿生人形機器人“胡博士”、N2機器人等展品,生產區有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機器人的組裝;三樓則是員工的辦公區和會議室。
除了位于昌平的生產線,松延動力也在常州、東莞都布局了生產基地。而為了配合產能的擴充,松延動力還在不斷招聘面試新的工程技術人員,并持續引入新的投資方為公司發展提供資本助力。
“當下來看,我們公司發展最緊急的事情是,進行機器人的量產交付。從長期來看,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是解決組織問題。我們要把組織架構梳理地更清晰,做好排兵布陣,這能夠對我們明年的收入持續增長帶來有力支撐?!苯茉凑f。
清華學霸創業兩年,馬拉松帶來出圈效應
姜哲源出生于1998年,從幼兒園開始,他的學業之路均是在清華大學的教育體系內完成。高考那年,他更是以北京市第28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不過,這名眾人眼中的學霸,其實也有著不那么循規蹈矩的一面。在高中時期,全國“雙創”浪潮正熱,姜哲源也冒出創業的想法。但他還是遵從家長意愿參加高考,直到清華讀完本科,在博士期間才輟學創業。
“創業對我來說,是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苯茉凑f。在他看來,過往的讀書和工作,都是在預設定好的賽道中往前跑,比拼誰跑得更快,大家比拼的維度會比較單一。創業是在開放世界做開放任務,讓人在沒有任何條件束縛的情況下,發揮真實能力水平,大家比拼的維度會更多。
2023年,他正式創辦松延動力,創始團隊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院校。當時,人形機器人賽道正不斷升溫,眾擎機器人、加速進化、銀河通用、星海圖、千尋智能等一眾新興創業公司均在那一時期成立。
其實細分來看,這些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機器人本體公司,專注于硬件設計、運動控制和機械結構優化等,產品形態包括工業機械臂、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等實體硬件;一類是機器人大腦公司,致力于開發具身智能大腦系統,通過多模態大模型、環境感知與自主決策算法,賦予機器人理解任務、規劃行動的能力。
松延動力屬于前者,宇樹科技、眾擎機器人、加速進化也都是行業主要玩家。姜哲源告訴記者,松延動力的核心技術優勢在于兩方面:硬件本體能力和運動控制算法能力。
一是在硬件架構層面,公司的硬件本體能力突出。比如,產品采用準直驅驅動器技術(Quasi-Direct Drive, QDD)。據了解,準直驅技術的核心在于通過相對小傳動比減速器和高扭矩密度電機的結合,利用電流環實現力控。這種技術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成為硬件趨勢,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透明度高、慣性小、帶寬高等優勢。
二是在軟件層面,松延動力自研運動控制算法等,并聚焦于提升人形機器人的運動控制能力和感知計算能力,通過強化學習與模仿學習,使得人形機器人能夠像人類一樣行走、跳躍等。從運動控制效果來看,松延動力機器人能夠實現空翻、長距離奔跑、舞蹈等動作,這都是上一代機器人產品難以實現的。
今年3月14日,松延動力發布旗艦產品N2雙足人形機器人。它身高1.2米,體重30公斤,五一前促銷售價為3.99萬起。由于突出的連續空翻能力疊加極具性價比的售價,N2機器人迅速引發行業熱議。
隨后在4月份的機器人半馬上,N2機器人徹底出圈。巨大的流量為松延動力帶來了訂單的激增,公司正通過擴大生產線、壯大工程師團隊的方式,不斷提升產能。據了解,目前松延動力有近一百人。其中大概50%為技術研發人員,30%為生產線工人,20%為中后臺人員和市場銷售。
聚焦四大場景落地,明年目標交付量萬臺
松延動力創辦以來,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公司已經完成五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英諾天使基金、SEE Fund無限基金、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九合創投、北京未來科學城基金等。
但在今年3月底時,老投資人的退出卻引來不小風波。當時金沙江創投管理合伙人朱嘯虎談到“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他所退出的項目中,便包括松延動力和星海圖。據悉,金沙江創投在2024年3月參與對松延動力的天使投資。2025年1月,金沙江創投退出對松延動力的投資。
實際上,在金沙江創投退出后,松延動力今年3月宣布完成兩輪過億元的新融資。這也反映出不同投資機構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投資判斷,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近期,松延動力也正有兩輪新融資在交割,分別是A++輪和Pre-B輪,融資規模約數億元。據悉,公司最新估值也達到近20億元,這已是金沙江創投退出時3億元估值的6倍。
新投資人的蜂擁而至,無疑是對老投資人退出風波的最佳回應。但盡管受到資本的熱烈追逐,姜哲源仍保持著穩健務實的態度。
“如果公司一直需要靠融資支撐,容易受到資本市場環境波動的影響。我們希望盡快打通從研發、生產到銷售、售后的商業化閉環,再通過售后反饋進一步促進技術研發突破。當成為一家有利潤、有正向現金流的公司,公司發展才能更健康,才有資格去追逐星辰大海?!彼f。
姜哲源正帶領松延動力,不斷進行商業化落地的嘗試。他告訴記者,今年下半年公司主要目標是把機器人的生產和交付做好,明年,公司的目標是交付量達到萬臺。
在商業化落地方面,松延動力的產品主要在科研、教育、展覽展示、文旅導覽等四大場景領域得以應用,并逐步拓展至養老陪伴、工業巡檢、城市安防等場景。
“首先要找準應用場景,了解用戶是誰、需要什么樣的產品,然后再通過技術去實現——這是我們做產品研發很重要的思路,也更利于最終商業化的實現?!苯茉凑f。
比如,在科研場景,科研人員購買人形機器人主要用于運動控制算法研究、感知與決策系統開發、人機交互研究、構建機器人數據集等方向。對科研用戶來說,機器人產品的“好用”不僅取決于硬件性能或單一功能,更依賴于其背后生態系統的完善性。完善的生態能降低研發門檻、加速技術迭代,并推動產學研協同。由此,松延動力在產品研發時,也會更加注重生態的構建;
在教育場景,用戶最看重的是課程。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智能機器人沒有配套課程。所以,需要先解決課程有無的問題,再解決好壞的問題;在展覽展示場景,用戶最看重的是機器人的動作豐富度,松延動力的機器人已經具備行走、奔跑、單雙腳跳躍以及舞蹈等多種運動能力;在文旅導覽場景,用戶最看重的是機器人的交流互動能力,同時機器人設計上還需要具有自動導航、自動避障、自動回充等能力。
“我們的機器人最終一定要進入家庭,為人們提供家庭服務??赡茉谖磥淼哪骋惶欤一氐郊抑螅覔Q上拖鞋、脫下外套,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機器人可以給我端過來一杯水,同時幫我放好鞋子、疊好衣服,完成一系列的家務?!闭劶拔磥淼漠a品形態和應用場景,姜哲源說。
但要實現這些功能,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當前最核心的卡點在于數據規模和數據的多樣性,現在仍然需要做大量數據采集工作。而只有數據達到一定規模,才能驗證算法的成熟度。
本次采訪結束時,已經是晚上七點多。夏天把白晝拉長,姜哲源馬不停蹄地進入下一項議程——為公司產能擴大繼續面試新員工。
當最近的日程表變得滿滿當當,姜哲源仍然是樂在其中,絲毫沒有疲憊之態——他沉浸于“開放世界做開放任務”的新奇感與成就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