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遲悅 香港報道
伴隨2025年港股市場走強,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于6月16日持續走低并跌破128點,創近5年新低。此外,比亞迪、寧德時代等較受到投資者青睞的龍頭股更是出現A股較H股“倒掛”現象。
近期,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持續徘徊在130點關口之下,而該關口代表著A股相比H股30%的溢價率;相較之下,2024年2月,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曾達到160點。
“這反映出港股市場資金流入正在改善”,瑞銀投資銀行香港策略師陳志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近期美元貶值使得港元資產的吸引力增強,國際資金紛紛涌入,為港股市場注入了強勁動力。
據悉,6月17日,全球外匯市場美元指數跌至97;2025年初以來,美元指數的累計下降幅度已達到10%。
陳志立表示,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的大幅下降也成為推動資金流入港股市場的重要因素。1個月的HIBOR已從此前的4%下滑至0.5%~0.6%,這一變化促使大量原本存放于銀行的定期存款資金開始尋找更高收益的資產,例如收益型股票等風險型資產或房地產等。根據香港銀行公會公布的資料,6月16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中與按揭利率相關的一個月拆息報約0.53952厘(約0.54%),該數據創下三年新低。
陳志立進一步分析道,在美元貶值和HIBOR下行的雙重影響下,資金將繼續流入香港市場,推動港股市場進一步走高,并維持AH股溢價的收窄態勢。這一趨勢不僅為港股市場帶來了短期的活躍度,也為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本輪估值修復或將持續一年半
《21世紀》:你認為AH股溢價持續收窄對投資者有何啟示?
陳志立:H股提供了A股所沒有的一些投資機會,互聯網板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最近的財報季,港股互聯網板塊的表現相對不錯,這進一步證明了H股市場是參與這一類增長的唯一途徑。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創新能力,使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而H股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直接參與這些公司增長的機會。
除此之外,H股的股息收益率通常優于A股,尤其是在金融板塊。H股市場提供了較高的股息收益,這對于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1世紀》:今年港股市場累計漲幅超20%,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已成為支撐港股市場的重要力量。你認為投資者選擇H股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陳志立:首先,H股相對于A股的估值更低。這一估值優勢使得H股在市場上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對于那些尋求性價比的投資者來說,H股提供了更高的潛在回報空間。
其次,H股的股息收益率通常優于A股市場。在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下,股息收益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要因素。H股較高的股息收益率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也成為吸引資金流入的重要因素。
《21世紀》:港股的低估值被認為是一種常態,你認為未來這一局面有可能被打破嗎?
陳志立:這一局面有望在未來得到改善。隨著美聯儲加息周期接近尾聲,利率有望逐漸回落,這將為港股估值修復提供空間。此外,資金從發達市場回流至新興市場的趨勢也將為港股帶來資金支持。
從估值角度來看,港股在絕對估值上仍較低,尤其是與美股相比。如果貿易形勢趨于緩和,港股的基本面有望進一步改善,從而推動估值修復。這輪估值修復可能會持續一年半左右,具體取決于地緣政治局勢的穩定性以及當前趨勢的延續性。隨著更多新股和高價值行業的領軍企業在港股上市,港股市場各類指數的估值也將進一步得到支撐。
《21世紀》:目前科技和消費板塊在香港股市中已占據“半壁江山”,你認為這種結構性變化對港股的增長潛力和估值體系產生了怎樣影響?
陳志立:由于這些板塊的市盈率較高,恒生指數的估值水平也受到了影響。目前,恒生指數的市盈率約為11倍,仍略低于長期平均水平。然而,隨著這些高市盈率板塊的權重在未來持續上升,恒生指數的市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近期,南向資金在港股市場的配置相對集中在互聯網、金融、高股息股票以及新消費板塊。南向資金的投資標的以內地企業為主,而非香港本地公司或大型藍籌股。這種資金流向反映了投資者對特定板塊的偏好,同時也顯示出香港市場的多元化投資機會。
IPO支撐港股市場的投資情緒
《21世紀》:自2024年以來,港股市場的每一輪反彈都呈現出快速上漲后回落的趨勢。并且表現良好的股票集中在少數行業甚至是個別股票。你認為港股市場目前是否缺乏上漲動力?
陳志立:2025年初以來,人工智能主題的興起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帶動了資金的流入。
美元走弱、HIBOR下行、南向資金持續流入也為港股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從資金流動的角度來看,今年的情況比過去幾年更為積極,且更具可持續性。此外,IPO活動也為港股市場的上漲提供了部分支持。
目前為止,港股市場已經經歷了一波相當不錯的持續反彈,且資金仍在不斷流入。
《21世紀》:有分析指出港股市場面臨著“資金盛”與“資產荒”的矛盾格局,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者應如何在追求穩健收益與成長收益之間取得平衡?
陳志立:目前,港股市場的日均成交量已超過2000億港元,這一數字遠高于過去兩三年的水平,顯示出市場流動性的大幅提升。
港股市場擁有豐富的股票板塊,例如互聯網板塊、AI主題板塊以及特定的保險公司股票等,同時在股息收益率方面也頗具吸引力。
《21世紀》:目前還有哪些因素影響著港股的周期?
陳志立:投資者已重新將焦點放在了港股市場基本面的盈利表現上。這種回歸基本面的趨勢,使得市場更加注重企業的實際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從而為股市的穩健上揚提供了有力支撐。
然而,貿易局勢依然是影響港股市場的關鍵變量之一。一個積極的貿易談判結果不僅能緩解市場的緊張情緒,還能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動力,進而為香港股市帶來更多的資金流入和投資機會。
從宏觀環境來看,當前的經濟形勢已經趨于穩定,這也為股市提供了相對可預測的背景,減少了因經濟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
此外,我們看到許多 IPO 活動正在支持香港市場的情緒。新上市企業的加入不僅豐富了投資者的選擇,也為市場帶來了新的資金和關注度。
《21世紀》:在當前環境下,你建議投資者以什么策略投資港股市場?
陳志立:我建議投資者采用“杠鈴策略”,即一方面配置高貝塔系數股票以獲取高增長潛力,另一方面配置高股息股票作為防御性選擇,以平衡投資組合。這種策略可以在貿易戰等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波動中,為投資者提供更穩健的資產配置方案。
與A股市場相比,港股市場具有獨特的優勢。港股提供了A股市場無法覆蓋的投資標的,尤其是高股息股票。
《21世紀》:你預計今年內恒生指數將達到多少點?
陳志立:我認為恒生指數的年終目標應該在24500點,這也反映出我對港股市場持謹慎但樂觀的態度。
策劃:趙海建
記者:孫遲悅
監制:朱麗娜
編輯:和佳
設計:鄭嘉琪
新媒體統籌:丁青云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制: 黃燕淑
海外運營內容統籌: 黃子豪
海外運營編輯:莊歡 吳婉婕 龍李華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