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歸辭 上海報道
3月20日,上海市市長龔正與倫敦金融城市長靳翊偉共同簽署了上海市與倫敦金融城新一輪交流合作備忘錄。
“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在推動滬倫雙方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在市場互通、經驗共享、技術創新、風險防控、金融人才交流、綠色金融等領域產生了積極影響;兩地的合作模式可為其他金融中心提供參考,推動全球金融合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見證了此次續簽的英資企業寬立私募基金總經理林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2025年1月11日,第十一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在北京舉行,中英雙方達成69項互利共贏成果。雙方強調金融作為中英合作的亮點,愿加強財金政策和金融監管合作,并就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和互聯互通達成諸多務實成果。
其中包括中方歡迎更多符合條件的英國企業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以及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參與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雙方同意探討中英財富通項目的可行性,以便利跨境投資,促進雙方市場多元化、創新和長期穩定等多項成果。
更高程度的金融開放為中英金融機構帶來利好,也為上海與倫敦金融城的合作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間。
近年來,陸家嘴正在推動建設全球資管中心核心功能區。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對外發布,陸家嘴金融城首次提出“陸家嘴全球資管伙伴計劃”,打造行業發展的最優生態和交流平臺,支持高能級機構集聚,推動投募資等業務領域制度創新。
三年多來,浦東率先落地了全國首家外商獨資證券公司摩根大通,首批中外合資銀行理財公司貝萊德建信、法巴農銀等,首批外商獨資公募基金貝萊德、路博邁、富達、施羅德等。
目前,陸家嘴金融城集聚了8000多家各類金融機構,包括全國80%的外資資管機構、40%的外資法人銀行,近1/3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近1/4的保險資管機構,成為了全球資管機構在國內的重要集聚地和展業地。
作為英國金融企業在上海發展的一個樣本,寬立私募基金去年2月正式簽約落戶陸家嘴金融城,次月在陸家嘴注冊外商獨資企業(WFOE)。去年12月,寬立中國獲批登記為外商獨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也是去年唯一一家獲批登記的外商獨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2025年1月和2月,該機構完成首批基金產品備案。
“成立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管理人(WFOE PFM),直接服務本土投資者,是我們進一步拓展中國業務的戰略方向。”林涵表示。
在林涵看來,中國金融市場正展現出令人矚目的活力與潛力,寬立資本尤其關注以下機遇:
一是居民財富管理升級。隨著養老體系改革和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激增。寬立資本將持續探索與本地機構合作,提供合適本土投資者的風險收益優化的量化產品。
二是科技驅動的金融創新。中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應用處于全球前沿,這為量化投資提供了豐富的機會。寬立資本將依托自身在系統性策略和量化模型上的優勢,開發更適應中國市場動態的解決方案。
“我們未來計劃加大在華投入,包括進一步擴大本地化團隊、申請更多業務資質,并尋求與中國本土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進一步融入中國金融市場生態圈。”林涵說。
林涵透露,寬立資本已經提交了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的資格申請,“我們希望能為中國的境內投資者帶來寬立資本全球的旗艦策略,為投資者資產配置提供更多產品選擇,滿足投資者更多樣化的投資需求。”
自2025年3月4日交易起,中國五家期貨交易所擴大合格境外投資者(QFI)參與商品期貨、期權交易,新增共計29個期貨、期權品種,品種總數達到了75個。林涵認為,這顯示中國期貨及衍生品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更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和多元資產配置渠道。
與此同時,她期待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額度能進一步放開,以吸引剛剛或者尚未在中國落地的國際知名資管機構,讓更多的管理人為中國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