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實習生陳建良 深圳報道
IPO項目 “帶病闖關”再遇強監管。
近日,上交所披露了三份紀律處分決定書揭開了安徽安芯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芯電子)被中止IPO的真相。具體來看,安芯電子存在研發人員認定不準確、研發相關內部控制存在缺陷以及收入確認相關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等違規情況。
因“帶病闖關”,安芯電子被處以一年內不接受其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紀律處分,時任董事長及財務總監被公開譴責。作為安芯電子IPO的保薦機構,國元證券也未能幸免,被上交所通報批評。兩名保薦代表人馬志濤、徐明被處以“禁業”半年的處分,容誠會計師事務所同樣被通報批評。
近年來,國元證券投行業務收入表現不佳。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處罰將影響其短期內的業務開展和聲譽。
對此,國元證券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基調,始終高度重視投行業務項目執業質量,嚴格履行保薦職責,持續提升合規和風控意識,貫徹全面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理念。同時,不斷強化公司投行業務“三道防線”作用,嚴把立項關、申報關、審核關,做好項目全生命周期高質量控制。
現場查出的兩大“硬傷”
上交所公布的三份紀律處分決定書指出了安芯電子被現場查出的兩大“硬傷”。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9月27日,安芯電子科創板IPO申請獲得上交所受理,經過兩輪問詢后,于2022年7月11日通過了上市委會議審核。然而,2023年9月22日,安芯電子與保薦機構國元證券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經現場檢查,上交所發現安芯電子在研發人員的問題上共存在五大“疑點”:一是部分研發人員不了解其參與的研發項目情況;二是部分研發人員的管理、考核、薪資調級、考勤等記錄均顯示其所在部門為非研發部門;三是部分員工在調崗為研發人員后實際仍從事生產工作;四是部分兼職研發人員工時全部計入研發工時,未進一步區分研發工時和生產工時;五是自查報告中部分研發人員信息與事實不符。
在收入確認方面,安芯電子也存在三大問題:一是收入確認相關單據信息與外部單據記錄不一致;二是在與關聯方上海錦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部分交易中,尚未實際發貨即于2022年度確認收入54.49萬元;三是安芯電子向上交所提交的IPO自查報告中稱其不存在通過延長信用期以擴大銷售的情形,但安芯電子實質放寬了其信用期。
“安芯電子作為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人,曾被上交所要求先后出具的多份自查報告,但其中發表的結論與監管層最后查出的事實明顯不符。”上交所決定,對安徽安芯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予以1年內不接受其提交的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紀律處分,對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汪良恩、時任財務總監方月琴予以公開譴責。
兩名保代被“禁業”半年
作為安芯電子IPO保薦機構的國元證券遭上交所通報批評,兩名保薦代表人亦被予以“禁業”半年的處分。
對于國元證券及兩名安芯電子IPO項目的簽字保薦代表人,上交所認為保薦人在為發行人發行上市申請提供保薦服務過程中,出具的核查報告與實際情況不符,且在本所多次要求其對相關問題進行核查的情況下,仍未能對發行人研發人員認定、研發費用歸集、收入確認準確性等多方面存在的異常情況予以充分關注并審慎核查,先后出具的多份核查報告中發表與事實明顯不符的意見,違規事實清楚,情節嚴重。
據此,上交所決定對國元證券予以通報批評,對此次負責安芯電子IPO的簽字保薦代表人予以6個月內不接受保薦代表人簽字的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及信息披露文件的紀律處分。
容誠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申報會計師,也未能幸免。其在審計過程中未能發現安芯電子存在的諸多問題,被上交所通報批評,簽字會計師被處以6個月內不接受其簽字的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及信息披露文件的紀律處分。
三方面提升投行業務質量
近年來國元證券的投行業務下滑趨勢明顯,公開信息顯示,2021至2023年,公司投行業務收入持續下滑。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行業務實現收入0.62億元,同比進一步下滑。
“2023年以來,監管政策與審核環境發生變化,給券商全行業投行業務都帶來影響。特別是2024年保薦業務的發行數量及在審數量急劇下滑,各證券公司的投行業績均有所下滑”。國元證券相關人士表示,從行業趨勢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五篇大文章”,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內容具象化,推動金融行業向優化經濟增長方式、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方向轉變。
一是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加大優質項目儲備。二是尋求業務的多元化發展,提高整體收入水平。
在提升投行業務質量方面,國元證券稱將三方面著手:一是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和法律法規的要求,對發行人進行深入輔導,幫助其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規范財務基礎,強化信息披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是不斷強化公司投行業務“三道防線”作用,嚴把立項關、申報關、審核關,做好項目全生命周期高質量控制;完善投行內控機制,細化投行執業要求和標準,持續開展執業能力培訓,切實提高投行業務質量。
三是加強智慧投行業務系統建設,構建規范化的線上業務流程提高合規風控管理水平,積極開展投行大模型研發,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提高投行業務執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