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 3月20日下午,2025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成果發布會暨第二十二屆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家論壇召開,會上發布了《2025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報告》(后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2024年百強企業銷售總額、銷售面積分別為39483.8億元、19546.3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26.0%、24.4%。其中,央國企銷售額占比提升至69.8%,較上年提升2.3個百分點。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隨后一攬子新政加快落地。百強企業把握政策窗口期,緊抓核心城市改善性需求機遇,加大高端改善類產品推出比例,加大對“好房子”建設的投入,強化營銷去化,帶動四季度房企銷售業績有所修復。
2020-2024年百強企業銷售增長情況 圖表來源:中指研究院(下同)
《報告》顯示,百強企業強化深耕核心城市,2024年百強企業在一線城市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31.2%,較上年上升3.6個百分點;二線城市占比下降2.3個百分點,至54.7%;三四線城市銷售額占比下降1.3個百分點,至14.1%。
2023、2024年百強代表企業各等級城市銷售額分布
具體到城市,上海、杭州、廣州、北京、南京、成都、深圳等城市銷售貢獻率排名靠前。
2023、2024 年百強代表企業銷售貢獻率高的重點城市
去年全國土地市場整體維持點狀高熱、持續分化的態勢,土地成交規模繼續回落。《報告》顯示,2024年百強代表企業拿地金額4617.0億元,同比下降41.6%,相較上年拿地銷售比下降5.7個百分點至19.7%。從城市等級分布來看,百強企業新增土儲權益面積中,一線城市占比26.0%,較去年提升4.2個百分點;二線城市占比66.5%,較上年提升2.3個百分點;三四線城市占比則減少6.5個百分點至7.5%。
《報告》指出,竣工和結轉高峰期已過,2024年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均值為338.2億元,同比下降9.4%;受結轉成本、資產貶值等因素影響,百強企業凈利潤均值同比下降76.8%至4.2億元,降幅較上年顯著擴大。
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聯席組長、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侯云春在會上表示,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經歷房價回調、信心受挫和深度調整,這是過去高速發展累積問題的集中釋放,也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經階段。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形勢正在發生積極變化。房地產市場基本面比較穩固,城鎮化進程還在持續推進,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依然旺盛。中國房地產行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挑戰與機遇并存。
侯云春進一步對房企提出五方面建議。一是要努力轉變發展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摒棄“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的舊模式,轉向高質量發展,堅持長期主義、品質為本、穩健經營。
二是要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匠心打造“好房子”,品質塑造好品牌,滿足居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三是要積極擁抱科技創新,推動數字化轉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打造智慧社區、智慧家居,為居民提供更便捷、舒適的生活體驗。
四是要加強風險防控和預期管理,積極與政府及相關各方密切協同,通過透明的信息溝通、優質的客戶服務和自身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消費者,共同穩定市場預期。
五是要切實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確保項目按時交付,維護購房者合法權益。積極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助力鄉村振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展望“十五五”房地產市場,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聯席組長、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在會上表示,從增量來看,房地產開發業務還存在結構性機遇,預計“十五五”期間年均商品房市場規模將在9億平方米左右。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城市群戰略將進一步深化,產業協同、一二線城市的經濟與人口集聚,將為住房市場提供結構性機遇。從產品結構看,政策倡導建設“好房子”,市場需求將更傾向于改善型產品。
劉洪玉表示,從存量來看,更新改造和運營管理服務需求將顯著增加。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深入推進將帶來存量改造新機遇,一方面,城中村改造擴圍,投資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存量資產盤活加速發展,存量運營服務空間巨大。另外,雙基金模式將助力輕資產業務擴張。
劉洪玉認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實際上分成制度模式和企業模式,房企在探索新發展模式、制定企業發展策略時,要以制度新模式為先導,并結合企業特色,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優化重構企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