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吳立洋 上海報道
研發節奏加快,功能設備加碼,是近年來掃地機器人行業的共識——無論是軟件層面的傳感識別能力增強、大模型引入,還是清掃硬件的不斷升級,技術層面的競爭已漸趨白熱化。
作為國內掃地機人賽道的龍頭有之一,2025年AWE科沃斯正式發布地寶X系列新品X90 PRO,在繼承前代產品OZMO ROLLER 恒壓活水滾筒洗地技術的基礎上,搭載了在本次 AWE 首次亮相的 BLAST 颶風吸塵技術。
本屆AWE期間,科沃斯副總裁徐偉強接受了南方財經全媒體專訪,這位科沃斯研發部門的領頭人就當前行業中的技術發展趨勢,和研發創新與成本控制等問題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在他看來,掃地機器人的產品研發周期還在不斷加快,行業的技術升級仍將持續下去,其根本原因在于用戶痛點還遠未被完全滿足,市場滲透率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解決痛點的就是好產品
南方財經全媒體(以下簡稱南財):今年AWE的主題是“AI科技、AI生活”,目前很多清潔電器廠商也在積極引入AI功能,科沃斯在這方面是如何規劃的?
徐偉強:首先科沃斯肯定是積極擁抱AI的,而且我們也一直在強調,要把AI能力賦能到產品,再把產品能力傳遞給用戶,而不是拓展不相關的功能和做營銷噱頭。
回到AI技術本身,目前社會關注的DeepSeek、ChatGPT等等基礎大模型還是強在通用能力,但是落地在具體產品中還需要很多環節。需要指出的是,從我們硬件產品研發的角度看,中國的AI大模型能力很強,賦能到產品的潛力非常大,AI本身有很強的意圖識別能力;也可以把復雜任務做到很細小的任務拆解,而且拆得很到位。能識別意圖,又能拆解任務,就能夠依靠機器人去執行,這是未來AI的應用方向。
科沃斯一定會做AI應用,但我們不想僅僅是蹭AI的概念或者流量,而是用AI的能力賦能開發的過程。具體來說,就是要對用戶的意圖做精準的理解,對環境做精準的把握,了解用戶的需求,接下來拆解任務,做更精準的服務和表達,讓用戶切切實實感覺到和過去比特別的貼心,特別懂自己,這是衡量清潔電器產業能否用好AI最重要的維度。
南財:近期掃地機器人市場的一些友商推出了搭載機械臂的產品,科沃斯對此是如何看待的?
徐偉強:這是一種嘗試,他們也在試圖找到一些新的場景,在這個行業里,大家都要去探索,行業永遠需要有新的嘗試,新的場景外擴,新的用戶痛點發掘。科沃斯內部也有相應的技術,它不是一個研發問題,而是一個工程問題,取決于是否愿意往產品上做搭載。但是在決定是否搭載時,需要思考搭載的意義是什么?
我認為它(機械臂產品)不能特別好地解決用戶真正的問題,雖然不可否認這是一個話題性的風口,因為大家覺得機器人就要有機器人的樣子,有外置機械臂等等功能。科沃斯認為機器人可以多種形態,只要務實,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就是好產品。
我們也會去觀察市場,同步探索類似的場景,找到我們覺得的最佳方案去解決用戶痛點。
平衡成本與創新
南財:當下掃地機器人品牌都在價格上競爭,科沃斯是如何平衡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的?
徐偉強:首先,成功的產品肯定是技術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第二,滿足用戶買得起的基本條件。如果一個技術很好的產品賣10萬塊,他可能很先進,但沒有意義,它不是一個市場產品,而是藝術品。
科沃斯不是做藝術品,而是做產品,我們感到自豪的是把技術平民化,我們希望每個消費者都能買得起科沃斯的產品。
那么如何平衡創新和成本呢?如果供應鏈不成熟,就把供應鏈規范化,通過創新把量拉起來,拉低整體價格,這里涉及很多從市場到研發生產的循環,科沃斯有信心會平衡好這件事。
從研發的角度,我們的抓手是平臺化、模塊化、生產規模化,這也是我持續在推進的工作,讓供應鏈起來,把量拉上去,把成本拉下來,讓更多人買得起高端的技術產品。
南財:科沃斯有不同價位段的產品線,在不同價位的產品研發中,技術的迭代升級更多來自于高端機型的一些先進技術下放,還是會同步對中低端產品進行技術創新,科沃斯內部的研發資源是如何進行分配的?
徐偉強:這兩種路徑在科沃斯內部都是存在的。如果可行的話,最理想的研發模式毫無疑問是平臺化。在研發端實現成熟的平臺化之后,產品設計可以做不同的配置管理,自然可以覆蓋到高中低不同價位的產品,當有用戶愿意付更高溢價的時候,就給他更多的功能和配置;有些消費者可能是剛入門的用戶,產品就會側重基礎的清潔功能配置,我相信這是所有廠商都會使用的開發方法。所以對企業而言,平臺化、標準化是要堅持做的事,也是提升開發效率的方式。但需要指出的是,中低端產品用戶需求也有個性化的部分,所以我們也會在選型和參數性能方面做專門的設計。綜合而言,科沃斯的研發策略是結合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個性化,對不同價格段產品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和研發。
南財:相較于其他家電產品,掃地機器人的產品迭代周期很快,也推動了市場不斷增長,從研發角度來看,這種技術迭代帶來的產業增長趨勢還能持續多久?你覺得未來的技術升級還能持續吸引消費者為新產品買單嗎?
徐偉強: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掃地機器人的研發周期還在不斷加快,研發效率提升、迭代周期縮短是大勢所趨,從代際產品更新時間來看,行業從原來12個月迭代一次,到10個月、到8個月、再到6個月。這其實是非常瘋狂的技術研發節奏,對消費者而言無疑是好事,產品的價格和功能競爭都會越來越激烈,新選擇琳瑯滿目;對廠商,直白點說比拼的就是誰能干得過誰,誰的研發能力更強,能在更短的周期把新一代產品保質保量地研發、生產出來。
回到研發驅動市場增長的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是,市場的購買需求源自用戶的痛點是否被完全滿足,需求的挖掘就像石油,目前無論是掃地機器人還是擦窗機器人,都還遠遠沒有挖完。和傳統的家電產品比如冰洗空相比,掃地機器人的市場滲透率還遠沒有到邊際效應遞減的階段,行業還有非常大的潛能。當然,這也意味著廠商在研發等多個方面還將面臨長期的激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