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創歷史同期新高。7月14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并答記者問。
在發布會上,南方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上半年,我國外貿在復雜環境中保持穩定增長,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請問海關總署在提升貿易便利化程度、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對企業的實際幫助體現在哪些方面?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回應表示,海關總署牽頭,會同20個部門及25個試點城市,于今年4月啟動了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全力推動29項措施落地落實,努力營造更加快捷便利、暢通高效、協調透明的口岸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穩定外貿增長。從目前來看,取得了積極成效。
呂大良進一步介紹,一是政策供給加力。海關總署精準回應企業訴求,促進新業態發展。優化調整綜合保稅區保稅維修產品目錄,試點支持綜合保稅區外符合條件的保稅維修項目發展,上半年全國保稅維修業務進出口貨值2569.9億元,增長7.5%。還擴大“鋰電池循環包裝檢驗模式”試點,對“藥食同源”商品試點實施分類監管。
二是跨境物流提速。海關總署優化監管模式,簡化通關流程,大力推進鐵路快速通關業務,持續提升航空口岸通達效率。加強對重點港口集裝箱裝卸量變化監測調度,深化進出口貨物“船邊直提”“抵港直裝”“離港確認”等監管模式創新,積極推進鐵海聯運“一單制”“一箱制”,上半年全國水運進出口集裝箱裝卸量6741萬標箱,增長11.3%。
三是貿易環境更優。海關總署大力推動跨境貿易便利化國際合作,與世界海關組織聯合搭建全球智慧海關在線合作平臺,目前已經有141個國家和地區海關注冊加入。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開展進出口貨物雙向“一單兩報”,實現電子證書線上交換、聯網核查,推進信息實時更新共享,“單一窗口”跨境聯通進一步擴大。
四是通關成本降低。海關總署深化對“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企業聯合激勵,為AEO企業提供融資授信、融資擔保、出口信保等優惠便利措施3776家次。拓展“內外貿同船”業務,開展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
另外,呂大良表示,海關總署已上線進出境郵件“一站式”辦理平臺,用戶可以通過網頁、APP、微信小程序三種渠道,查詢進出境郵件通關狀態,辦理申報、繳稅、申請退稅等海關手續,有效節省通關時間,減輕了以往委托代辦產生的經濟負擔。
呂大良指出,下一步,海關總署將繼續大力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在政策措施的精準落地上下功夫,在成效評估和復制推廣上下功夫,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推動專項行動走深走實,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獲得感、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