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張旭 北京報道
7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在這份成績單中,兩個“歷史新高”格外亮眼。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7.2%;進口8.79萬億元,下降2.7%。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時也是我國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3萬億元。
海關總署最新通報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1.29萬億元,增長4.7%,占進出口總值的51.8%,較去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進出口3.67萬億元,增長9.6%。同期,對歐盟、韓國、日本等進出口都實現了增長。
對于上半年進出口“成績單”,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彭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市場多元化戰略成效顯著,同時,創新和高新技術對于提升出口競爭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站穩20萬億元臺階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介紹,外貿規模穩定增長。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規模站穩20萬億元的臺階,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時也是我國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3萬億元。
從季度走勢看,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4.5%,比一季度加快了3.2個百分點,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
進入6月,進出口、出口、進口三項指標同比全部實現正增長,而且增速都在回升。具體看,6月進出口規模3.85萬億元,增長5.2%,是歷史上月度進出口規模的第二高位。其中,出口2.34萬億元,增長7.2%,電子元件、船舶等增長較快;進口1.51萬億元,增長2.3%,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零附件、干鮮瓜果等增長較快。
在出口動能方面,創新和高新技術產品起到重要作用。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7.8萬億元,增長9.5%,占出口總值的60%,較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其中,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的高端裝備增長超兩成,代表綠色低碳的“新三樣”產品增長12.7%,工業機器人上半年出口增長61.5%。
對此,彭波解釋,創新和高新技術對于提升出口競爭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彭波表示,“首先,高新技術產品的附加值通常較高,有助于提高出口產品的利潤空間;其次,這類產品往往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支持,能夠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最后,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中國企業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強的競爭優勢,促進外貿結構向更高質量方向發展?!?/p>
而我國內需的擴大,則進一步促進了進口增長。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隨著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內需擴大帶動進口趨穩,二季度進口轉為增長。一方面,我國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帶動設備和零部件進口回升。近兩個月,我國制造業PMI連續回升。二季度,我國高端機床、電子元件進口增速較一季度分別加快13.9個百分點和7.7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市場銷售回升,拉動部分消費品進口增長。在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下,前5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較一季度加快。二季度,食品煙酒類和文化娛樂類消費品進口增速較快,分別增長了8.8%和10.8%,此外,日化用品增長3.1%。
在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看來,消費對于擴大進口起著核心牽引作用。
洪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伴隨國內消費升級與產業結構轉型,消費者對高品質、多樣化產品需求持續增加,這不僅拉動了消費品進口,也驅動產業鏈上下游原材料和中間品進口擴大。
同時,高端裝備進口增長反映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進程中對先進技術與設備的需求提升。特別是在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領域,高端裝備進口可有效彌補國內短板,促進產業鏈升級和創新能力提升。
洪勇說:“下一步,應持續優化進口結構,以消費升級需求為導向,以高端裝備進口為支撐,進一步推動國內產業高質量發展?!?/p>
外貿“朋友圈”更多元
上半年中國對美國進出口總值出現下降,但隨著會談取得積極進展,中美貿易有所回升。
王令浚在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我國對美國進出口總值2.08萬億元,同比下降9.3%。其中出口1.55萬億元,下降9.9%,進口5303.5億元,下降7.7%。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影響,中美貿易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長轉為第二季度同比下降,降幅達到20.8%。
王令浚表示,近期,日內瓦、倫敦經貿會談取得積極進展,中美貿易有所回升。6月進出口值從5月的不到3000億元,回升到超過3500億元,同比降幅也明顯收窄。
王令浚指出,據了解,目前中美雙方團隊正在加緊落實倫敦框架有關成果。希望美方繼續同中方相向而行,讓合作成為中美經貿的主旋律,推動全球貿易體系重回公平與開放的軌道,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作出應有貢獻。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上半年我國外貿規模穩定增長,外貿“朋友圈”更加多元,出口動能向優向新,內需擴大帶動進口趨穩,外貿經營主體活力不斷釋放。
海關總署最新通報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伙伴數量達到6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個。上半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1.29萬億元,增長4.7%,占進出口總值的51.8%,較去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進出口3.67萬億元,增長9.6%。對歐盟、韓國、日本等進出口都實現了增長。
彭波稱,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成績,原因在于市場多元化戰略成效顯著。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進出口增長,體現了中國主動開拓多元化市場的戰略成果。在相當大程度上對沖了中美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全面完成,進一步強化了雙方的合作。
而中國對歐盟、日韓的增長源于中國與發達經濟體在綠色技術、高端制造等領域的互補性合作,反映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交往已經進入了新的、更高的發展階段。
彭波對記者舉例子說明,“例如,中歐簽署《綠色科技合作備忘錄》,計劃共同投資 150 億歐元發展氫能、儲能等領域;當前,中國對歐盟平均每天進出口超 150 億元,顯示雙方之間的貿易韌性。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重啟,推動區域內半導體、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鏈深度整合?!?/p>
外資活力持續釋放
外資企業為中國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是我國外貿的重要參與者。從進出口“成績單”來看,外資企業的經營活力不斷釋放。
上半年,我國外資企業進出口6.32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4%,已連續5個季度保持增長。
王令浚指出,上半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資企業達7.5萬家,創2021年以來同期新高。外資企業加快產能投資,上半年進口高端裝備增長3.2%。同時,外資企業還立足長遠發展,加快創新研發,上半年進口保稅研發貨物增長了52.1%,占全國的7成以上。
王令浚表示,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貿易形勢,在華外資企業仍然堅持深耕中國、信心不減。在我國外資企業出口涉及的主要制造業大類中,專用設備、電氣機械、電子設備等制造業出口都實現了較快增長。
“總的看,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頂壓前行,規模穩中有增、質量優中有升,成績實屬不易。”王令浚這樣總結上半年外貿成績單。他同時指出,全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增加,下半年我國外貿穩增長仍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展望下半年,洪勇表示,下半年外貿穩增長應重點穩定傳統市場、拓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新興市場,強化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等新業態,優化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本土化布局,培育外貿新動能。
彭波也提出幾點建議:一是深化區域合作,穩定產業鏈:例如加速推進 RCEP 框架下的關稅減讓和規則對接,對一些落后國家實施零關稅,擴大自 “一帶一路” 共建國家的進口農產品。
二是推動中歐投資協定重啟談判,擴大綠色技術、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對沖美國關稅壓力。三是優化政策工具,降低企業成本:例如可以根據行業需求動態調整退稅率,重點支持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
四是貿易新業態擴容提質:新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優化 “海外倉” 布局,推動 B2B 模式創新。
五是培育新動能,拓展新興市場;支持民營企業開拓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通過 “展會流量” 轉化為 “經貿增量”,如第四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促成4700余家企業對接。
六是發展保稅維修、離岸貿易等新業態,例如允許自貿試驗區開展飛機、船舶等高附加值產品維修業務。
七是強化科技自立,提升議價能力??梢约哟髮Ω叨藱C床、工業機器人等 “卡脖子” 領域的研發投入,同時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支持企業通過技術標準輸出增強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