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重磅!
6月28日—29日,2025上市公司論壇在溫州舉行。論壇上,滬深北港四大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就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新一輪改革舉措落地等話題集中發聲,釋放多維度改革信號。
上交所副總經理王泊:推進科創板“1+6”改革舉措和示范案例落實落地
上交所副總經理王泊在論壇上表示,證監會近日推出進一步深化科創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接下來,上交所將扎實推進“1+6”改革舉措和示范案例落實落地,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解讀,不斷增強制度吸引力、競爭力,持續提升市場獲得感,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主辦方供圖
在王泊看來,“政策、科技、改革”三重敘事正在重塑上市公司。
去年“9·26”以來,資本市場企穩向好,上證指數漲幅達26%,科創50指數漲幅超50%。在美國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后,市場僅經歷兩個交易日的非理性下跌就迅速企穩,并在中美日內瓦會談達成協議前,就回到“對等關稅”前的水平,展現出了較強的韌性和修復能力。
“在這輪市場重估中,有三類資產起到了引領作用,分別為科技類資產、消費類資產和紅利類資產。”王泊說,“深入分析背后的驅動因素,我認為離不開‘政策、科技、改革’三重敘事的共同推動。”
- 政策敘事的托底效應方面,王泊表示,黨中央近年來高度重視加強和改善預期管理,確保實現政策效果的最大化。去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直面問題,宣布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金融監管三部門、各部委、各地方迅速拿出細化舉措,及時改善了預期,提振了市場信心。從政策效果看,社保、保險、公募、年金、信托等中長期資金從去年9月以來累計凈買入滬市股票超1700億元。同時,在中長期資金入市帶動下,境內指數產品規模從2024年9月底的3.6萬億元迅速突破4萬億元、5萬億元,目前已達到5.68萬億元。
- 科技敘事的重塑效應方面,王泊表示,資本市場給予科技創新企業更高估值,形成了良性循環,滬市高、中、低研發投入公司平均市盈率分別為45.51倍、18.67倍、9.79倍,中位數分別為56.50倍、31.44倍、22.34倍。
- 改革敘事的價值效應方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資本市場新“國九條”等都對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作出部署。王泊表示,本輪改革的一個鮮明導向就是“惠民”,將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王泊介紹,近年來,上交所從融資端、投資端、交易端、服務端等多維度,推動“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落地。滬深300指數成份股貢獻了A股超過86%的凈利潤,76%的現金分紅和60%的營業收入;樣本公司ROE長期穩定在10%左右;整體市盈率由去年“926”的10.9倍增長至13.1倍,體現出投資風格不斷優化。
王泊同時透露,“并購六條”自實施以來,滬市披露各類資產重組方案676單,同比增長15%;重大資產重組80單,同比增長200%。其中,產業并購占據主流,近七成交易為產業并購或大股東注資。新興行業通過并購完善產業鏈布局、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傳統行業通過重組進行產業整合、提升集中度。同時,上市公司之間的吸收合并、私有化上市公司開始增多,標志著產業并購邏輯的不斷升級。
深交所副總經理李輝: 深交所正緊鑼密鼓地謀劃和落實創業板改革
深交所副總經理李輝表示,創業板已成為資本市場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動實踐。自誕生之日起,創業板即承載著服務創新使命,為此進行了一系列貼近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特征的制度嘗試與創新,目前已成為深市高成長優質企業聚集地、高水平創新動能策源地、高質量民營企業主陣地。
主辦方供圖
截至今年5月底,創業板上市公司1380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5.5%,總市值12.7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14.7%。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231家,占比89.2%,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929家,占比67.3%。
“過去16年,創業板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市場制度機制、提升市場功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也面臨權重行業預期轉弱、上市公司分化加劇、新興產業后勁不足等新問題新挑戰。”李輝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為代表的前沿科技正在重塑經濟格局,這對資本市場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6月18日,證監會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宣布,創業板正式啟用第三套標準,支持優質未盈利創新企業上市。李輝透露,目前深交所正按照證監會統一部署,緊鑼密鼓地謀劃和落實創業板改革,初步考慮從支持優質創新企業發行上市、提升股債融資靈活性便利度、更大力度支持并購重組和促進創業板投融資平衡等方面推出改革措施,構建有利于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制度安排,突出創業板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屬性,鞏固和強化創業板服務創新、成長、創業功能,引導更多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
李輝表示,創業板改革過程中著力做到“三個突出”:
一是突出服務大局。立足適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全局,通過推進新一輪改革,增強創業板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二是突出問題導向。系統梳理制約創業板市場功能發揮的堵點難點,聚焦市場主體急難愁盼的問題,拿出更多硬招實招,增加改革含金量,市場獲得感。
三是突出改革協同。統籌好多層次資本市場各板塊協同,堅持錯位發展、辦出特色,借鑒吸收好的經驗做法,充分考慮創業板自身特點,形成差異化的制度安排,推進投融資綜合改革。
北交所副總經理周箴:守正創新 賦能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北交所副總經理周箴表示,北交所錨定“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戰略目標,針對中小企業設置了多元的上市標準、特色的融資并購制度、精細化的持續監管規則,企業創新活力逐步顯現,市場生態得到大幅改善;但在當前在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背景下,創新型中小企業仍面臨多重現實挑戰。
主辦方供圖
面對市場新形勢,周箴表示,北交所將統籌抓改革、優服務、強生態等各項工作舉措,促進北交所市場平臺功能更好地發揮,助力中小企業跨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具體來看,一是保持高質量企業供給。立足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不斷優化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指標體系,重點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契合資本市場發展需要的優質成長型企業上市,進一步暢通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企業融資上市路徑。同時,堅守市場定位,做好準入把關,圍繞中小企業特點,提高審核問詢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從源頭上不斷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
二是堅持嚴監嚴管,提升公司質量。北交所將堅決打擊各類違規行為,強本強基、嚴監嚴管,持續推動新“國九條”和“1+N”政策體系落地見效。一方面強化內在約束,引導上市公司以內容管理為抓手,發揮審計委員會內審部門等機構的監督作用,提升“關鍵少數”規范意識,從源頭上筑牢合規根基。另一方面突出嚴監嚴管,對各類違規行為零容忍,加強自律監管與行政監管的有效銜接,協同推進民事、刑事等立體化追責工作,切實維護投資者利益。
三是支持企業利用并購重組等市場工具發展壯大。積極推動“并購六條”等政策相關案例落地,支持符合商業邏輯的跨行業并購、收購未盈利資產等案例落地,支持北交所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掛牌公司,支持中小企業利用并購重組尋求第二增長曲線。同時,推動完善北交所市場的融資工具,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四是鼓勵支持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北交所市場。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優化投資者結構,加快推進北交所做市商擴容,推動市場機構將資源向普惠金融服務傾斜,加大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關注力度、服務力度和投資力度。
港交所董事總經理徐經緯:“A+H”上市趨勢預計二季度越發明顯
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徐經緯表示,“A+H”上市將成為2025年的關鍵主題。今年以來,已有寧德時代、恒瑞醫藥等多家A股公司完成了H股上市。
主辦方供圖
徐經緯預計,“A+H”項目的發行趨勢在第二季度越發明顯。目前有超過30家A股企業已遞交H股上市申請,另有超過20家A股企業已發布關于H股上市計劃的公告。
“香港上市制度改革為創新科技企業開拓了更寬闊的上市融資道路。”徐經緯表示,包括允許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的18B章節以及針對特專科技公司上市的18C章節等。
另據透露,2025年以來,香港股票市場融資額已超過440億美元,其中, 40多家公司成功實現IPO,融資額接近140億美元,按交易所排名,香港市場融資額今年以來在全球資本市場中排名第一。
“IPO今年比較活躍的主要是四大板塊,分別為消費零售業、高科技、新能源以及醫療。”徐經緯說,“上市公司可以通過中國香港市場接觸各類型的投資者,其中很多投資者來自美國、英國及歐洲其他地區。”
徐經緯同時表示,2014—2024年,香港IPO累計融資額領跑全球,其中,新經濟、科技類企業引領香港IPO市場,“前沿技術領域的科技企業已成為香港最重要的板塊之一,使香港市場的多樣性、流動性與深廣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張淑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