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梁信
6月27日,蔡瀾微博發布消息:蔡瀾先生已于6月25日在親友陪伴下安詳離世,享年83歲。
這位橫跨電影、美食、寫作、商業等多個領域的傳奇人物,就此告別了他瀟灑快意的一生,他不僅塑造了一代人的文化記憶,更在多個領域都留下了極具個人特色的印記。
蔡瀾的電影職業生涯可謂橫跨了整個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早年,因父親是新加坡著名的電影發行商并與邵氏兄弟有業務往來的緣故,他年少時便閱片無數,儲備了海量電影知識。1959年,他離開新加坡赴日留學,在日期間就以半工半讀形式為邵氏工作,并擔任駐日經理與翻譯。畢業后他回港定居,在邵氏擔任制作經理,參與打造《飛天女郎》等多部經典影片,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20世紀80年代,蔡瀾加入嘉禾娛樂,迎來事業新高峰。他帶領成龍、洪金寶等巨星奔赴國外,拍攝了《快餐車》《龍兄虎弟》等多部大制作影片。通過足以對標世界級制作水準和全球取景模式,這些影片實現了商業票房與藝術口碑的雙豐收,也推動了香港電影走向國際,讓華語電影在全球電影格局中從此占據了重要位置。
在美食領域,人們都親切地稱蔡瀾為 “食神”。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寫美食專欄,做美食節目,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街邊小吃,他都能品味出其中的美味與人生哲學。在他的眼中,任何最普通的材料都能做出美味的菜來,問題是肯不肯花時間去找,肯不肯花功夫去做。“能夠把平常的食物變成佳肴,是藝術,不遜于繪畫、文學和音樂。人生享受也。”他撰寫出版過的飲食類文學作品眾多,涉獵天南海北、吃喝玩樂,是文章妙手,也是性情中人。他還通過《蔡瀾嘆世界》《蔡瀾嘆名菜》等美食節目走訪各地發掘美食,將自己對美食的態度與心得生動呈現給觀眾。此外,蔡瀾還經營飲食店“蔡瀾點心”“蔡瀾Pho”等,將自己對美食的理解融入商業實踐,推動美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耄耋之年仍未失少年心性,是蔡瀾最令人敬佩的生命狀態。每天一條“蔡瀾隨時記”在微博上跟粉絲互動,隔三差五做一小時的直播跟網友聊天,他像年輕人一樣跟粉絲們分享著自己的日常,也給喜歡的茶葉和美食禮盒帶貨。在他身上,年齡似乎只是一串數字,而讓靈魂對新鮮事物始終保持敞開的能力,也是他“歲月不敗”的秘密。
人人都說世間難得瀟灑,而瀟灑到老的蔡瀾卻說:“盡量地學習、盡量地經歷、盡量地旅游、盡量地吃好東西,人生就比較美好一點,就這么簡單。”他還講了一個故事:有次乘夜班機遇到氣流顛得很厲害,旁邊的乘客因害怕而拼命抓著他。直到飛機穩定下來對方問他:“喂,老兄你死過嗎?”他說:“我活過。”蔡瀾先生用一生踐行著 “我活過” 的生命宣言——生活不是浮光掠影的體驗,而是對每一種身份的全情投入,對每一份熱愛的赤誠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