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步入市場驗證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國家層面在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部分地區招采流程延遲、訂單釋放受阻的階段性陣痛;另一方面,大規模醫療設備更新政策雖蘊藏巨大機遇,但落地遲緩導致市場需求出現暫時性積壓,行業整體規模較上年同期有較大收縮。
在競爭激烈、富有挑戰的醫療器械市場中,聯影醫療(688271.SH)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市場競爭力,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03億元,歸母凈利潤達12.62億元。
聯影醫療持續加碼創新研發和海外市場的投入,隨著國內行業政策的進一步落地和市場節奏回歸常態,整體業績有望穩步增長。從2025年一季報中也可窺一斑。報告期內,聯影醫療實現營業收入24.78億元,同比上漲5.42%;歸母扣非凈利潤3.79億元,同比上漲26.09%,增長動能強勁。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國內改革深化調整帶來的新機遇,聯影醫療已率先彎道超車,2024年年報中更是明確提出,將加速構建“技術攻堅-產品迭代-價值釋放”的戰略閉環,通過研發前瞻布局、產品矩陣升級與全球市場滲透的三維聯動,為可持續發展構建強勁增長引擎。
灼識咨詢數據顯示,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將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良好態勢,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2.49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并實現從中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的國產升級。作為我國醫學影像設備龍頭,聯影醫療正站在行業發展的風口之上。
逆勢突圍:高端破局與筑牢根基雙輪驅動
醫學影像等設備在醫療器械行業的諸多細分領域中技術壁壘高,華福證券研報指出,國產品牌普遍起步較晚,規模較小,在中高端市場難以擁有話語權。但近年來,隨著國產醫療設備在研發、技術的積累,涌現出一批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優質國產品牌,在部分產品及技術甚至超越同類國際品牌。
聯影醫療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憑借差異化競爭策略,聯影醫療在國內市場持續攻城略地,2024年中國業務新增份額同比增長超3個百分點,其中128/256 排及以上CT、3.0T 及以上磁共振、DSA、RT 等高端產品矩陣貢獻近5 個百分點的結構性增長。
同時,核心產品線呈現梯度突破。超高端CT(256排及以上)跨越20%市占率分水嶺,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突破力。3.0T、5.0T 磁共振憑借技術代差維持市場優勢,放療裝備更以近 8個百分點的增幅,重塑高端放療設備市場格局。1.5T磁共振、臨床適用型CT及DR等基盤產品持續擴大規模優勢,形成“創新引領突破+規模筑牢根基”的協同發展格局。
從全產品線布局來看,聯影醫療已構建起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按2024年度國內新增市場金額口徑統計,公司是中國市場主要的醫學影像及放射治療設備廠商,2024年度中國影像產品(不含超聲和DSA)綜合新增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其中,CT設備以全線優勢穩居市占率首位,并在細分層級形成梯度布局;MR 設備整體份額躍居行業次席,3.0T 以上超高場設備更是登頂細分市場;診斷 XR 設備市占率領先,介入 XR 領域加速滲透;放射治療(RT)設備作為戰略增長極,按第三方醫招采數據統計,市占率排名升至第二,重構國際巨頭主導的市場位次。
2024年,聯影醫療CT與MR業務線銷售收入均超30億元,MI、XR、RT業務線表現亮眼。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額358億美元,同比下降4.7%,這也從側面應證了國內高端醫療裝備國產升級持續提速。
我國醫療器械在高端領域重塑市場競爭格局,也推動醫療體系從技術形態到服務模式的整體躍升。依托“預防性維護-智能診斷-延保增值”的全周期客戶服務價值體系,2024年,聯影醫療服務收入13.56 億元,同比增長26.80%,占總體營業收入比例較上年提升3.79個百分點至13.16%,三項指標均刷新歷史峰值。
得益于規模效應、成熟供應鏈體系所帶來的成本加速釋放、數字化工具的深入應用以及服務模式的精細化管理,聯影醫療的服務業務正實現運維效率的系統升級,2024 年售后服務毛利率同比提升1.71 個百分點至63.43%,為整體盈利能力增強提供了有力支撐。
創新驅動:構建全產業鏈自主可控護城河
在全球醫療科技產業迎來結構性變革的關鍵時期,技術創新迭代與公共衛生體系升級形成協同效應,推動行業進入結構性變革新階段。羅蘭貝格日前發布《2025全球醫療器械報告》也指出,在競爭激烈的醫療器械領域,差異化是制勝的關鍵,領先企業通過創新和卓越服務構建競爭優勢。
研發投入是技術突破的基石。2024年聯影醫療研發投入達22.61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21.95%,同比提升5.14個百分點。聯影醫療強調,投入重點聚焦于前沿技術布局與下一代核心產品的關鍵突破,旨在構建更具技術壁壘與競爭優勢的產品矩陣,筑牢中長期發展的技術護城河。
當前,聯影醫療已形成“研發-轉化-商業化”的閉環創新體系,截至報告期末,累計專利申請突破9300 項,其中發明專利超過80%,產品累計獲批上市數量超過140款。特別是在高端醫療設備的關鍵技術領域,聯影醫療構建了涵蓋磁體、射頻和功率放大器、球管、高壓發生器及探測器等核心零部件的完整自研體系。
舉例看,CT領域,其自主研發的高壓發生器已覆蓋42KW到100KW全配置,球管、探測器、高速旋轉機架等核心部件技術均實現自主可控;MR領域更是實現超導磁體、射頻譜儀等核心部件100%自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事實上,從原材料層、元器件層到核心零部件層,聯影醫療已構建全鏈國產化生態,并完成防散射柵格、化工材料及產品等戰略材料的國產替代開發,開發了FPGA、功率半導體器件、無磁元器件等國產供應商,并突破滑環、高速軸承等精密部件的國產化技術瓶頸。目前,聯影醫療已培育近千家優質國產供應商,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百家,助推數十家生態鏈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形成具有行業示范效應的產業創新集群。
此外,在人工智能重塑醫療行業的浪潮中,聯影醫療搶占技術高地,從底層部件到頂層算法,多環節打造產品核心優勢。其CT“天眼”AI 技術已服務全球超6000家醫療及科研機構;uCT Orion自2024年四季度上市后迅速獲得市場認可,國內訂單突破百臺,并計劃于 2025 年進軍國際市場。
根據FDA發布的AI賦能的醫療設備清單數據顯示,放射學為全球AI賦能設備最集中領域,其中聯影醫療AI賦能設備獲批數量超過20款,位居行業領先地位,系統性驗證了公司在“核心部件-整機系統-智能平臺”全產業鏈技術生態中的整合優勢。
正如聯影醫療董事長張強在年報致辭中所言,“真正的技術不是炫技式的指標堆疊,而是對臨床需求的深刻理解與精準回應。”聯影醫療通過AI、影像、放療與信息化系統的有機融合,我們正協助醫院構建起更加集約、智慧、協同的現代醫療體系,全方位助力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全球拓疆:國際化市場的立體布局
隨著我國醫療器械高質量創新發展,在全球醫療產業格局加速重構的浪潮下,海外市場已然成為關鍵戰場。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醫療器械出口額487.5億美元,同比增長7.3%,時隔三年重回增長“快車道”。從單季度出口數據看,呈現“逐季攀升、加速回暖”的顯著特征。
在全球市場的角逐中,聯影醫療縱深推進“高舉高打,一核多翼”的全球化戰略,2024年實現海外業務營業收入22.66 億元,同比增長35.07%,占總體營業收入22.00%的歷史新高,取得高端市場突破與新興區域滲透的雙重戰略成果。
其中,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向來是檢驗醫療設備企業技術實力的“試金石”,也是我國醫療器械主要的出口市場。聯影醫療通過深化本地化運營與精準區域策略,全線影像設備覆蓋美國超過70%的州級行政區,高端裝備再次深度介入國際頂尖生物醫學前沿探索,成功進駐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耶魯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等頂尖臨床與科研機構。
歐洲市場同樣捷報頻傳。截至報告期末,聯影醫療高端醫療裝備已完成歐盟27 國中超半數成員國的市場滲透,構建起覆蓋歐盟區域15 國以上的高端影像設備規模化裝機網絡,并完成英、法、德、意、西五大西歐經濟體商業化布局。
隨著新興市場醫療需求持續攀升,聯影醫療加速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2024 年,在印度市場,其數字化 PET/CT 與 1.5T 磁共振分別斬獲新增市場占有率第一,綜合產品新增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二,開創中國醫療裝備在發展中國家全產品線覆蓋先河。
在土耳其、墨西哥、巴西等戰略新興市場,聯影醫療同樣頻頻落子。通過與巴西頭部醫療集團構建深度合作生態,以點帶面強化拉丁美洲區域的輻射能力;同步推進的中東、非洲及東南亞市場布局,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勝勢,逐步構建起覆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關鍵節點的立體化生態網絡。
市場拓展與服務體系建設向來是全球化布局的“一體兩面”。在加速搶占全球市場份額的同時,聯影醫療同步構建起“服務先行”的全球化保障體系。截至 2024 年末,其海外業務版圖已覆蓋超85個國家和地區,通過69場內外部培訓,將技術服務網絡延伸至亞洲、歐洲、拉美、非洲及中東的30余個國家,持續提升全球工程師技術水平和對設備的維護能力。
目前,聯影醫療“7大區域備件樞紐+32個國家庫”的全球服務網絡,已實現對全球200多個城市的高效覆蓋。這種“市場開拓到哪里,服務網絡就延伸到哪里”的發展模式,不僅為海外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優質服務保障,更通過服務反哺市場,為2025年沖擊更高市占目標筑牢根基。
灼識咨詢數據顯示,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在2021年已經突破480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到8480億美元,2021年至2030年復合增長率為6.4%。全球市場保持穩定增長之際,聯影醫療作為我國頭部醫療器械企業,如何通過“高端市場樹標桿、成熟市場筑壁壘、新興市場建生態”策略擴大國際市場的占有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