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在AI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商業化落地已成為行業競爭的核心戰場。
當科技巨頭們以百億級投入鏖戰通用大模型時,一批中型AI企業正悄然開辟第二戰場——通過垂直場景突破和全球化布局,在巨頭的火力盲區中尋找生存空間。
昆侖萬維(300418.SZ)的財報,為觀察這場非對稱競爭提供了典型樣本:2024年海外業務占比攀升至91%,AI音樂、短劇平臺等業務多點發力,但同期凈利潤跌226%,揭示出中型AI企業在技術投入與商業回報間的艱難平衡。
4月28日晚間,公司發布的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94%。
“我們與大廠存在競爭關系,但出發點不同,他們多為自身平臺服務,我們更注重B端客戶需求,且全球化程度高,支持多語言,在垂直細分賽道深耕多年。”昆侖萬維董事長方漢近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海外營收猛增,短期虧損擴大
2024年年報顯示,昆侖萬維202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6.6億元,同比增長1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95億元,同比下降226.74%。
2025年第一季度,昆侖萬維實現營業收入17.64億元,同比增長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9億元,同比下降310.32%。
深入分析昆侖萬維營收構成,海外業務是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去年,公司海外業務收入規模上升至51.5億元,同比增長21.9%,占總收入比重達91%。其中,公司海外信息分發與元宇宙平臺Opera,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4.8億美元,同比增長21.1%;海外社交網絡和短劇平臺業務營業收入達12.5億元,同比增長28.5%。
2025年第一季度,昆侖萬維海外業務收入為16.7億元,同比增長56%,海外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至94%。
AI應用出海成為昆侖萬維新的增長點。AI社交在報告期內的單月最高收入突破100萬美元,成為海外收入增長速度最快的中國AI應用之一;截至2025年3月底,AI音樂年化流水收入ARR達到約1200萬美元(月流水收入約100萬美元),短劇平臺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ARR達到約1.2億美元(月流水收入約1000萬美元)。
該公司利潤承壓,主要由兩方面因素導致:
其一,公司去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59.5%,達15.4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研發費用4.3億元,同比增長23.4%。
其二,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公司去年金融資產價格波動導致的投資相關損失8.2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4.93億元。
昆侖萬維在年報中表示,虧損主要源于主動戰略投入和短期市場波動,而非核心業務惡化。
公司在年報中提到,在全球范圍內,2023年至2024年是AI大模型的初始投資期,全球各家科技公司在AI大模型上投資數百億美元都處于巨虧狀態;2025年至2026年是AI大模型的應用落地和收入增長期,這個階段行業收入將快速增長但仍處于虧損階段;2027年以后屬于開始盈利期。“同時AI對公司是難得一遇的機會,即使短期面臨虧損風險,公司也將堅定投入,保持在AI大模型第一梯隊。”
同時,公司對自動駕駛與社交娛樂賽道持樂觀態度,隨著市場回暖,投資組合價值回升亦將助力虧損持續收窄。
垂直突破,押注商業化
記者注意到,2022年至2024年,昆侖萬維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5.54%、20.34%、28.22%;研發費用分別為7.36億元、10億元、15.98億元。
與國內大廠動輒數百億元的AI投入相比,昆侖萬維的研發支出規模雖小但更為聚焦。
而從投入方向看,昆侖萬維的研發費用主要流向三個關鍵領域:大模型持續迭代、垂直應用開發和算力基礎設施布局。
去年,在AI大模型領域,昆侖萬維持續迭代“天工”系列模型,在復雜任務處理、推理效率及用戶體驗等方面不斷延伸。去年11月,公司發布“天工4.0”系列模型,其中“4o版”專注于實時語音交互系統;“o1版”是國內首款具備慢思考推理能力的模型。
從技術路線上看,雖然公司持續迭代“天工”系列大模型,但其研發重點明顯傾向于能夠快速商業化的應用層技術。
除了大模型的研發,昆侖萬維針對不同行業和用戶群體的需求,聚焦垂直領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AI應用。
在AI搜索方面,公司于2023年8月推出國內首款AI搜索產品——天工AI搜索。2024年,“天工”峰值日活躍用戶超過100萬,峰值月活躍用戶突破1000萬。
在AI短劇領域,昆侖萬維2024年8月推出全球首個集成視頻大模型與3D大模型的AI短劇創作平臺——SkyReels,2024年下半年推出DramaWave短劇平臺。截至2025年3月底,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ARR達到約1.2億美元,月活躍用戶量突破1000萬大關。
AI音樂也是昆侖萬維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截至2025年3月底,AI音樂年化流水收入ARR達到約1200萬美元。
近期,昆侖萬維董事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AI音樂方面,公司去年已攬獲大客戶,如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還有一些造車企業。“海外小B合作也較多,我們的AI曲子在印尼流行音樂排行榜上進過前100。”他說。
談及數字音樂市場規模,他認為,“數字音樂市場目前全球規模約40億美元,我們介入后市場規模有望擴大到百億美金。憑借技術優勢和出海經驗,我們希望在全球市場獲得較大份額。”
在AI游戲方面,昆侖萬維自研AI游戲《貓森學園》(原《ProjectG7》)。在AI社交領域,昆侖萬維推出AI社交應用Linky,自上線以來累計下載量突破1000萬次。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模型算法與AI應用,昆侖萬維的業務還向算力基礎設施延伸。2023年,昆侖萬維公司通過增資方式控股AI算力芯片企業——北京艾捷科芯科技有限公司。一季報顯示,艾捷科芯整體研發進度已經過半,員工數量接近2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