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近期,伴隨部分上市公司披露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部分知名基金經理上半年的調倉動向得以曝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當下,基金經理對于醫藥股的分歧依舊存在。例如,二季度,被萬民遠加倉的東方生物,亦有基金經理選擇減倉;而金笑非長期持有的邁威生物,遭到陸彬減倉。
受訪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市場對醫藥板塊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估值與業績兌現、創新藥研發風險與回報、市場情緒與資金流向、政策影響以及短期波動等方面。
此外,近期,公募基金對軍工板塊的關注度有所提升。有機構提示,軍工板塊交易火熱,需要注意短期波動風險。
傾向波段操作
從近期公募基金的調倉動向看,其對于醫藥股的分歧依舊存在,一些基金經理傾向于在醫藥板塊進行波段操作。
以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領域的個股東方生物為例,其專業從事體外診斷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總市值56億元(截至7月8日)。今年二季度,該個股上漲了5.56%,基金經理的操作呈現分化。
7月5日,東方生物披露了關于股份回購事項前十大股東和前十大無限售條件股東持股情況的公告。
該公告顯示,截至6月27日,知名基金經理萬民遠管理的融通健康產業為東方生物第五大股東(也是第五大流通股股東),其持有500.01萬股東方生物,持股比例2.48%。
對比今年一季度末的情況看,融通健康產業在二季度加倉了77.83萬股東方生物。但今年一季度,該基金減持了48.90萬股東方生物。
而廣發價值核心則在二季度減持了東方生物,該基金的基金經理為吳遠怡。
今年一季度末,廣發價值核心持有400.62萬股東方生物,為其第五大流通股東;但截至6月27日,東方生物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已無廣發價值核心的身影。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對于炙手可熱的創新藥概念股,部分基金經理選擇在二季度獲利了結。
例如,今年二季度,邁威生物的股價漲逾40%,同期不少基金經理已減倉了這只個股。
具體而言,根據邁威生物相關公告,截至6月26日,其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僅剩金笑非管理的鵬華醫藥科技,這只基金持有310.56萬股邁威生物,相較今年一季度末減少了約117.3萬股,仍為邁威生物第四大流通股東。不過,鵬華醫藥科技的持股周期較長,自2023年二季度以來,該基金已連續多個季度現身邁威生物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同時,結合最新數據來看,匯豐晉信基金陸彬大概率已減倉了邁威生物。因為今年一季度末,陸彬管理的3只基金產品分別為邁威生物第三大、第五大和第七大股東,持股數量均超過300萬股。但截至6月26日,邁威生物第十大流通股東的持股數量超過240萬股,而陸彬管理的3只基金產品已悉數跌出邁威生物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圖片來源:wind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基金經理在減倉,但創新藥板塊的熱度并未完全消散。7月1日—7月8日,6個交易日內,邁威生物的漲幅超過8%。
“總的來說,市場對醫藥板塊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估值與業績兌現、創新藥研發風險與回報、市場情緒與資金流向、政策影響以及短期波動等方面。”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兼高級研究員包金剛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他進一步分析,部分投資者認為,醫藥板塊尤其是創新藥領域,經過一段時間的上漲后,估值已經偏高,透支了未來三五年的業績。也有部分投資者擔憂醫藥板塊短期內可能面臨波動風險,如市場情緒變化、資金流向變化等因素可能導致股價波動。
止于至善投資總經理何理亦認為,目前市場對創新藥板塊的估值水平存在分歧。何理指出,創新藥是整個醫藥板塊政策支持力度最大,業績最好,成長性最強的方向,但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經對現有管線反應的較為充分,后續需要更多創新藥管線臨床數據或BD落地才能有更大的催化。
此外,市場對非創新藥板塊的業績也有分歧。何理談道,非創新藥板塊受集采、經濟環境等影響業績偏弱,難以形成普漲機會,需要挑選業績邊際改善的標的。
加倉軍工等板塊
除了在醫藥板塊密集調倉,二季度,有知名基金經理對軍工板塊表現出較大興趣。
例如,銀華基金李曉星、廣發基金陳韞中在二季度加倉了晶品特裝。
晶品特裝市值為68.20億元。今年二季度,晶品特裝的漲幅超過41%。
具體來看,根據晶品特裝相關公告,截至6月17日,陳韞中管理的廣發中小盤精選,吳遠怡管理的廣發科技創新分別持有165.12萬股、96.74萬股晶品特裝,為第一大、第七大流通股東;李曉星管理的銀華中小盤精選、銀華心怡分別持有127.76萬股、84.01萬股晶品特裝,為第三大、第九大流通股東。
其中,相較今年一季度末,廣發中小盤增持了14.59萬股晶品特裝;銀華中小盤雖然減持了51.61萬股晶品特裝,銀華心怡卻是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廣發科技創新的持股數量未發生變化。
同時,倉位變化也顯示,公募基金呈現出加倉軍工板塊的意愿。
來自麥高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6月30日—7月4日,主動權益基金大幅加倉了醫藥(0.36%)、電子(0.25%)和國防軍工(0.17%)行業。
事實上,不只是公募基金經理,近期,整個市場參與軍工板塊的熱情都有所提升。
據中航證券統計,6月30日當周,軍工板塊周成交額達到4298.88億元,創下年內最高紀錄,其中,中證全指成交額比例達到6.14%,創歷史新高。
同時,截至上周五,主要軍工ETF的規模達到421.9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軍工行業融資余額占兩市融資余額比例為5.47%,位居歷史第3高。
中航證券認為軍工板塊后市仍將是全市場關注的重點,存在結構性機會。但在板塊關注度高漲,交易火熱的同時也需要注意短期波動風險。
關注三大方向
2025年上半年,A股結構性機會顯著,尤其是二季度以來,銀行、通信、國防軍工板塊均有亮點。
展望三季度,基金經理重視的方向依舊包括:紅利、科技成長、創新藥。
財通基金預計,今年三季度宏觀環境仍將處于“東穩西蕩”局面。我國經濟內生增長動能持續回升、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產業轉型升級亮點頻現,為資本市場投資提供新的配置機會。7月重要會議或將釋放更多提振經濟的政策信號,利好市場信心修復。
整體上,該公司認為,市場將保持韌性,結構性行情或精彩紛呈,新質生產力、新消費等方向值得重點關注。
廣發基金投顧團隊判斷,在各項貨幣、財政、產業、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市場情緒轉好,A股市場預期顯著修復,但當前宏觀經濟修復歷程仍然面臨諸多挑戰。該團隊持續看好高股息+科技成長+創新藥的啞鈴型配置。
具體到A股行業板塊,何理認為,創新藥仍然是潛力最大的方向,如果頭部創新藥企回調較多,則是很好的布局機會。此外,可以重點關注目前安全邊際還比較高的部分小型創新藥企業的機會;醫療器械近期招投標數據回暖,預計三季度業績會逐步改善,目前估值水平不高,也是可以關注的方向。
此外,長城基金高級宏觀策略研究員汪立建議關注產業進展對于科技成長行情的催化。
汪立分析,市場向上突破仍需清晰的結構性主線引領,具備產業趨勢與盈利預期支撐的科技成長板塊,仍是具有合力與賺錢效應的潛在方向。但行情的啟動有待產業“爆點”催化,需關注后續產業進展,尤其是 AI 這類覆蓋面較廣的產業鏈。
同時,他提到,3月以來銀行持續成為保險等資金的抱團方向之一,當前基本面和性價比邏輯相對堅挺。基本面上,報表調整與資本金注入降低風險,性價比上,多數A股銀行的股息率仍在4.5%以上,當下銀行仍有望是高股息的核心方向。